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药物治疗下

2016-12-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今天继续为医院血液科-隋潇徽医生提供的文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药物治疗》剩下的部分:

正文:

慢性ITP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反复,合理用药是非常关键的。针对其发病机制,目前临床ITP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CD20单抗、细胞因子、抗幽门螺菌治疗等。

四、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

机制为清除CD20+B细胞克隆,阻断自身抗体的生成,从而阻断巨噬细胞Fc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HBsAg+患者需慎用。

五、细胞因子

目前临床常用的促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主要为1、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Mpl结合,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分裂形成有功能的血小板。2、白介素-11其机制主要是促进骨髓内不同阶段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成熟及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细胞因子治疗可与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联合应用,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低不良反应。

六、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年Gasbarrini等最先提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TP的发病相关,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蛋白是HP致病的主要因子。HP感染可通过C13呼气试验检测,方法简单。目前已经有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升高HP阳性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此外,对于难治性ITP患者,联合应用达那唑、氨肽素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也有一定的疗效。ITP为良性疾病,预后良好,治疗目的主要是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维持在较安全的水平,减低严重出血的几率,而非是血小板计数完全正常。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如果有疾病及其它方面的相关问题可以添加守望幸福







































白癜风有效治疗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ysbj/1002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