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017-8-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网络

作者:刘勇;路名芝

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上相对少见,以往认为是间皮瘤的一个类型,然而近年来根据其分化来源,加之许多非间质性部位的报道,现已一致认为为间质原性肿瘤,起源于树突状间质细胞。在临床表现上,常是无症状的,多见于中年人,没有明显性别差异,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咳嗽、疼痛、呼吸困难、肺性骨关节病等,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副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出现低血糖等。

一、流行病学

无明显的依据证明与接触石棉有关。

二、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5-87岁,平均50岁,男女发病相等。约一半病人无症状,其他病人可出现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恶性肿瘤可能导致咯血。20%以上病人伴有肥大性骨关节病;5%的病人有低血糖,且大部分是女性。

虽然大多数肿瘤发生于胸膜,也有来自下列组织的相关文献报道:

1、鼻腔、鼻咽部、口腔、舌、喉、唾液腺、甲状腺、眼眶、脑脊膜;

2、肺、心包、纵隔、乳腺;

3、腹膜、腹膜后腔、胃、肠、肝、肾、肾上腺;

4、软组织、骨膜、脊索、睾丸、前列腺、精囊、膀胱、外阴、子宫颈、皮肤。

  

三、肉眼外观

60%-80%的病例发自脏层胸膜,其他发自壁层胸膜。肿瘤通常有蒂,切面质实,白色,旋涡状。

四、组织病理学

通常被描述为“无模式的模式”,如弥漫性硬化和实质梭形细胞排列,可见粘液样改变和局部钙化,可能与血管外皮瘤或神经鞘瘤相似。

大约20%的SFT为恶性,标准如下:

1、细胞构成丰富;

2、浸润性生长;

3、细胞核多样化;

4、核仁明显;

5、核分裂4/10HPF;

6、坏死;

7、偶尔出现的奇异细胞可能是一种变性特征。

 

五、免疫组化

总结各种文献报道阳性率结果如下:

胸膜胸膜外CD%(/)95%(78/82)Bcl-%(81/84)96%(72/75)CD//31Vimentin91%(/)19/19NSE36%(10/28)Muscle-specificactin18%(12/66)Desmin12%(20/):局部染色SMA4%(5/):局部染色S-%(1/)Cytokeratin2%(4/)0/19neurofilament0%(0/33)

无有关factorVIII-relatedantigen,EMA,CEA,a-1-trypsin或calretinin阳性染色的文献报道。

  

六、鉴别诊断

1、炎性/纤维化过程;

2、胸膜韧带样肿瘤;

3、促纤维增生性间皮瘤;

4、单相滑膜肉瘤:通常bcl-2阳性但CD34阴性;

5、血管外皮瘤:包括脂肪瘤样血管外皮瘤;

6、神经纤维瘤:CD34和bcl-2可能阳性,S-也可呈阳性;

7、梭形细胞脂肪瘤:CD34阳性;

8、树突状纤维粘液脂肪瘤;

9、细胞型血管纤维瘤;

10、平滑肌肿瘤;

11、肉瘤样癌。

  

七、预后

彻底切除是唯一重要因素。带蒂的肿瘤即使显示细胞不典型,似乎预后也较好。表现温和的肿瘤可能复发。

智慧病理网(.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1004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