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爱小儿遗尿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020-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区分小儿遗尿和小儿遗尿症
小孩睡觉经常尿裤子要不要紧,是不是一种病?要不要治疗?家长在抚养小孩时常常要为这事而焦虑。
从医学上说,小儿睡觉尿裤子分为小儿遗尿和小儿遗尿症两种情况。
遗尿是一种夜间无意识的排尿现象,是指5岁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才知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
尿床不属病态,且年长小儿因贪玩、过度疲劳等原因偶尔引起的遗尿也不属病态,是由于小儿大脑未发育完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造成的,家长不必紧张,小孩无需特别治疗。
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引起重视,一旦确诊要治疗干预。
小儿遗尿症的症状
小儿遗尿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符合以下3个条件即考虑诊断:
1.患儿年龄≥5岁;
2.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
3.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现象持续6个月以上,无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和其他不适症状。
小儿遗尿症的危害
遗尿症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体格发育大多无区别,但有些患儿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严重遗尿症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幻觉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易患心脏、内分泌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如延续至成年,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最终导致人格障碍。因此,了解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儿遗尿症产生的原因
小儿遗尿症病因复杂,多和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尿动力学因素、睡眠觉醒障碍、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器质性病变等原因有关,尤其是纸尿裤使用时间过长,3岁之后未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有关。
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其中属原发性遗尿者约为69%,继发性者约为31%,男孩多于女孩。
为了明确患儿遗尿的病因,常需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尿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膀胱B超检查非常重要。重点要注意下列疾病:
①泌尿系统疾病,如包茎、包皮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等,除病史、体检外,应做尿常规或尿培养,必要时做静脉肾盂造影。
②神经系统疾病,如隐形脊柱裂、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这些疾病各有其特点及神经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可做局部X线片确定。
③其他,如糖尿病、尿崩症,由于多尿而遗尿;蛲虫病局部刺激、便秘等也会引起遗尿。
有些小儿在2~3岁时能控制排尿,至5-7岁以后又出现夜间遗尿现象,则称继发性遗尿症,也称为晚发性遗尿症。对于继发性遗尿症,首先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方法
小儿遗尿症属多因素疾病,很难对每个个体确切地判断其具体病因。由于小儿遗尿症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均欠佳,且每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措施有遗尿报警器、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行为和精神疗法。
作为家长:
★应从小为儿童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掌握夜间排尿规律,定时唤醒或使用闹钟,使儿童逐渐形成时间性的条件反射,并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训练儿童排尿时,要先让其懂得“尿意”后有排尿的意愿和形成尿湿后有不快的感觉。
★此外,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所造成的遗尿。当儿童面临挫折和意外时,家长应善于疏导,帮助儿童消除心理紧张。当儿童出现遗尿后,不应责备或体罚,应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及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克服焦躁情绪,若条件允许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尽早选择正规的小儿遗尿专科门诊就诊,建立小儿遗尿曰志,并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尽快康复。
说明:本文仅编辑个人观点与网医院无关
编辑:晓华
宁夏心理健康咨医院专业心理咨询平台
汇聚国内专业心理医生
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医院。
医院设备先进、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医院,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植物神经紊乱、戒瘾症、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精神障碍、癫痫、脑瘫、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语言发育迟缓等精神、神经及发育行为类疾病。
如果您或是身边的朋友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千万不要耽误诊断随意服药,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有更多疑问可以拨打免费--,医院专家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