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那些事儿李艳每一个受访者都是
2017-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加入"开州新闻社"
「记者那些事儿
开州新闻社记者节特别策划
」11月8日是全国第17个“记者节”,开州新闻社特别推出《记者那些事儿》栏目。在咱新闻社的大家庭里,卧虎藏龙人才济济,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人或事,即日起小编就将带领大家走进记者的世界,一一揭开这些平日里只能见诸报端的笔杆子们的神秘面纱。
在咱新闻社有一位“拼命三姐”
她就是文化周刊部的李艳
如果你曾经看到一个挺着大肚子还下乡采访的记者
那估计是她了
就在生孩子的前一天她都在坚持采访工作
她性格大大咧咧
为人豪爽仗义也颇有人缘
她采访过的对象很多都成了朋友
一些乡镇上的老百姓看到她也会十分亲切跟她打招呼
把她当做自家人一样
下乡采访
体验扶贫工作
在钓鱼比赛现场采访
深入贫困村和老农交流
每天的工作李艳都安排得满满的
到了周末会偶尔跟朋友们出去郊游
平时在家就爱好画画同时养点小植物
自己家里养的绿萝长势喜人呀~
在家写稿子一点不拖延
“记者手记
每一个受访者都是学习的榜样
李艳/文
4年前,我走进开州新闻社,在新闻采访的路上,经常遇到一些事、一些人,深深感动和温暖着我,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久前,三汇口乡贫困户周贤军的6岁女儿被诊断为中晚期盆腔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急需50万元的医疗费。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机关干部职工踊跃捐款,同时很多群众了解情况后也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画面温馨让人特别感动。
其中,唐道彩、李展成、郑礼玉3名“三无”人员在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周贤军一家进行了捐款,令人肃然起敬。虽然他们捐款的金额并不多,但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这一颗爱心深深感动着我。
“都是老乡,只希望这20块钱,能真的帮到他们。”唐道彩说。
当天上午,现场便筹集善款元。随后,我与周贤军的帮扶干部许又文一起,在轻松筹上发布了求助信息,也得到各方好心人的捐款,让我感受到社会的爱心,人间的温暖。
年5月,我采访了竹溪镇青吉村2组的李玉桃。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在工地上当砖工挣钱养家,她负责在家照顾孩子,家庭虽然不富裕,却也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不想一年前丈夫工作时突然从高处坠落,伤到了颈部和脊椎,从此瘫痪了。
坚强的李玉桃没有倒下,而是带着丈夫坚持治疗,细心照顾他。同时,为了挣钱养家,让丈夫能继续接受理疗,她接了丈夫的班,成为工地上一名建筑小工,每天背着丈夫上工地,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最后,在李玉桃的努力下,丈夫慢慢可以自由行动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年,丰乐街道乌杨村4组的乡村公路硬化后,94岁老人谢学桂义务清扫,说为乡村环境卫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由于年纪大了,老人经常感冒生病,但只要一康复,她就会拿起扫帚,方便了村民,也美化了环境。一个如此高龄的老人,有着这样的奉献精神和环保意识,怎么不叫人敬仰万分呢?
好人张华培义务为村民修桥护桥、82岁老人韩安春发挥余热服务小区居民、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徐天伟恪尽职守、周本财出资10万元架起便民桥……这些温暖的人和事,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传递了社会的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就会想起他们,激励我坚强起来。这些榜样教导我做人做事的哲理,就像导航灯一样照亮我的人生,促使我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你也喜欢记者李艳,请在文末为她点赞,有什么想对李艳说的,也可以给她留言,她就能看得到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