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读软骨肉瘤上
2016-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软骨肉瘤(上)
在本期的系列专题中,我们讨论最常见的骨肿瘤以及骨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规范对骨肿瘤及其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
软骨肉瘤是一种产生软骨的恶性骨肿瘤。
典型表现:老年人,局部疼痛肿胀,呈现大面积溶骨性病灶,皮质内层呈花边状,环形和弧形或爆米花形钙化。
继发性软骨肉瘤很常见,源于内生软骨瘤或骨软骨瘤。
患有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如Ollier’s病和Mafucci’s症候群病人,处于高危状态。
单凭影像所见,很难将低等级/低度恶性肿瘤,与内生软骨瘤相鉴别。
高级别/高度恶性肿瘤,可呈现为侵袭性,界限不清,延伸至软组织的病灶。
在平片,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的鉴别诊断会是困难的。
考虑软骨肉瘤而不是内生软骨瘤,如有以下一个或更多的特点:
老年病人。
位于长骨。
病变面积大于5cm。
骨扫描有摄取。
MRI显示花边状骨内膜。
有皮质侵犯。
动态增强扫描系列图像,显示早期强化。
典型X线征象:
低度恶性:界限清溶骨性,软骨基质和花边。
高度恶性:病变范围大,延伸至软组织。
临床:疼痛与肿胀。
年龄:超过40岁,60岁以上更多见。
好发部位:股骨、肋骨、髂骨、肱骨、胫骨。
鉴别诊断:内生软骨瘤、骨肉瘤。
软骨肉瘤(2)
在平片,这三例的鉴别诊断都是内生软骨瘤。
额外的MR图像和骨扫描所见,或多或少对作出软骨肉瘤的诊断有帮助。
软骨肉瘤(3)
上图为一颅底巨大软骨肉瘤,伴鼻腔、鼻窦和眼眶侵犯的病例。
CT显示肿瘤产生的不规侧形钙化。
釓-增强扫描T1WI图像,显示典型的分隔和结节状强化。
软骨肉瘤(4)
上图为一胫骨骨干近段软骨肉瘤的图像。
肿瘤因其近侧部分有模糊的钙化。远侧份则界限不甚清晰。
注意,其内侧骨内膜呈波浪状,这是软骨肉瘤的标志性征象。
MR能更好地显示病变范围。
MRI也展示了波浪形的骨内膜。
软骨肉瘤(5)
近段胫骨软骨类肿瘤。基于影像学所见,不可能区分其为内生软骨瘤,还是低级别软骨肉瘤。
冠状T1WI像,可见典型软骨的形态学表现。无骨内膜波浪形征。
低级别软骨肉瘤:骨扫描图像(左)和MR快速动态增强像(右)。
同一病人的骨扫描,显示病变摄取增加。
软骨类肿瘤摄取量增加,有利于低级别(I级)软骨肉瘤的诊断。
MR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加减影图像,显示病灶呈早期及进行性增强,这也有利于I级软骨肉瘤的诊断。
软骨肉瘤(6)
左为胫骨近侧骨干钙化灶病人的图像。矢状T1WI增强像显示,近侧的钙化呈低信号。MR显示病变的范围,较平片的第一眼印象为大,随后的平片观察,可发现肿瘤细微的骨内膜波纹征。大面积病变和波纹征,有利于软骨肉瘤的诊断。
软骨肉瘤(7)
上图为一右侧髋臼软骨肉瘤病人的图像。
CT显示病变的膨胀性和模糊的钙化。
冠状T2WI像,可见肿瘤呈现为高信号的分叶状大肿块,这是典型的软骨类肿瘤。
釓-增强T1WI像,显示典型的病灶周边结节强化影。
中心区无强化。这可能是由于其黏液成分的缘故。
软骨肉瘤源于骨软骨瘤。
软骨肉瘤(8)
上图系一病人起源于腓骨近侧段的钙化肿块的图像。
据其病变面积和高摄取,提示软骨肉瘤。
外周性软骨肉瘤可起源于骨软骨瘤。软骨帽的测量,可有助于良性骨软骨瘤与软骨肉瘤的鉴别。
以2cm为临界值区分良性骨软骨瘤和软骨肉瘤,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MR%和98%,CT%和95%。
软骨肉瘤(8)续
在左侧的轴位T2WI图像,注意肿瘤起源于图像中央部的骨软骨瘤(箭)。
软骨肉瘤(9)
上图示一病人,病灶的蒂部已侵及骨皮质,呈宽基骨软骨瘤图像。
注意外周溶骨区中的模糊钙化。
这相当右侧T2WI压脂像的高信号部分,代表厚软骨帽。
此征象是由骨软骨瘤转化为外周型软骨肉瘤的病例。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