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良性肿瘤样病变一例,影像表现很典型,

2022-8-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54岁

主诉:体检发现脾脏病变3天。患者于3天前,体检B超发现脾脏病变,无发热、腹痛,无呕血及饱胀感。近期精神食欲可,睡眠差,体重无减轻,二便正常。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无。

超声:无。

CT/MRI扫描:无。

查体:无。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

脾脏动脉期CT表现为“花斑”状强化的原因是?

A脾脏组织由红髓和白髓组成,两者强化速度不一所致。

B脾脏增大常见,脾脏增大后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C与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不一样,脾脏是单一脾动脉供血,所以脾脏动脉期强化不均匀。

D脾脏血流速度快,常规增强所用对比剂用量相对不足。

答案解读:A

解析:脾脏组织由红髓和白髓组成,单一脾动脉血供的脾脏增强动脉期对比剂较快充盈白髓,而富含血窦的红髓充盈相对较慢。

问题二

脾脏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可以囊肿为主的有?

A血管瘤

B淋巴瘤

C错构瘤

D淋巴管瘤

答案解读:D

解析:淋巴管瘤可以分为囊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毛细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以囊性为主,血管瘤、淋巴瘤和错构瘤均为实性肿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脾错构瘤属于良性肿瘤样病变,病灶为局部先天发育异常的脾脏组织,镜下见红髓、白髓和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本例红髓所占比例高,属于红髓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类圆形病灶,密度均匀。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均少见。病灶血供丰富,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CT值可增加HU;门脉期仍高于周围脾组织;平衡期或延迟扫描趋于等密度。本病虽属少见,但术前仔细分析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结果

1)病理所见:送检5cm碎组织一堆,切面暗红,可见直径4cm质稍软、暗红色病灶,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但无包膜。镜下:脾组织,局部血窦稍扩张;圆形病灶内可见红髓及淋巴组织,以红髓比例偏高,淋巴组织内未见中央动脉及动脉周围淋巴鞘结构。

2)病理诊断:脾脏错构瘤

鉴别诊断

1)血管瘤: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均与错构瘤的CT表现类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血管瘤CT平扫密度更接近大血管密度,增强扫描虽然也同样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趋于等密度,但血管瘤强化多以病灶周围部开始,向中心扩展,各期强化密度也接近大血管,这些表现有助于和错构瘤鉴别。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多为密度均匀,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有囊变和钙化。

2)血管肉瘤:病变边界不清,平扫密度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区。增强扫描边缘不规则强化,强化程度不及脾脏错构瘤或血管瘤,中央为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出血。发现时70%已经转移至肝脏。

病例供稿:医院姚晋

专家点评

年由Rokitansky首先描述脾脏错构瘤,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没有性别差异。大多无症状,因其他不适检查而偶然发现。

错构瘤是一种肿瘤样畸形,病变由正常器官组成成分的异常混合构成,不同组织器官的错构瘤成分不一。脾脏错构瘤由正常脾脏组织内的红髓、白髓和不同程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异常混合构成。以病变内所占优势组织分型,可分为红髓型、白髓型、混合型和纤维型。本例属于其中最多见的红髓型,主要由失调的脾血窦构成。

影像学表现以其病理分型密切相关,红髓型组成是失调的脾血窦,与血管瘤由血窦组成类似,影像学上两者难于鉴别。脾脏错构瘤CT检查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如果CT平扫和增强各期密度更接近同层大血管,则血管瘤可能性大。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小灶囊变、钙化。脾脏错构瘤和血管瘤均是良性病变,临床处理原则一致。CT检查主要应与脾血管肉瘤鉴别,后者平扫密度不均,可见出血、不规则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肝脏转移灶,均可与脾错构瘤鉴别。

点评专家:医院医学影像科李子平

医看

参考文献:

1.ThipphavongS,DuigenanS,SchinderaST,etal.Nonneoplastic,benign,andmalignantsplenicdiseases:cross-sectionalimagingfindingsandrarediseaseentities.AJRAmJRoentgenol.;(2):-22.

2.DongA,WangY,LuJ,ZuoC.EnhancedCTandFDGPET/CTfindingsofsplenichamartoma.ClinNuclMed.;39(11):-71.

3.WangJH,MaXL,RenFY,etal.Multi-modalityimagingfindingsofsplenichamartoma:areportofninecasesandreviewoftheliterature.AbdomImaging.;38(1):-62.

YuRS,ZhangSZ,HuaJM.Imagingfindingsofsplenichamartoma.WorldJGastroenterol.;10(17):-5.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yfbf/1010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