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的四个要素

2017-3-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临床病理李朵医师

  病理诊断是对手术切下或尸体解剖取下之肿瘤标本,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诊断疾病。病理诊断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诊断是对手术切下或尸体解剖取下之肿瘤标本,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诊断疾病,更多的是在活人身上,在治疗前,用钳取、切除或切取方法取得肿瘤组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诊断。尽管各种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病理诊断仍然是肿瘤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病理诊断被喻为“金标准”,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

  病理诊断是病理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与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分型所做出的一个综合判断,每个要素都很重要。

  一、临床特征

  病理要密切结合临床,脱离临床的病理诊断是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不同的疾病有相同的病理形态,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病理形态。临床资料对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例如多种骨科疾病,如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等,这几种疾病镜下都可见较多巨细胞,组织学特点有重叠,单靠组织学来鉴别很困难,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对治疗的反应等一起来鉴别。如伴骨质疏松和血钙水平高,要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在骺端的多为巨细胞瘤,发生在颌骨的,要优先考虑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所以,临床医师一定要提供详细完整的临床资料(PS:每个正规的病理医师本科都是学临床医学的,能看懂)。

  二、组织与细胞形态

  我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组织与细胞形态依然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与核心。虽然科技进步,分子病理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个人认为一张制作精良的HE切片是没有什么能代替的。上月一个临床怀疑恶性的颈部淋巴结穿刺病例,组织很少,镜下看到少许皮肤及纤维组织,仅小灶见小团淋巴细胞,没有癌及淋巴瘤依据。考虑到有可能是没有取到代表性的病变组织,所以建议重新活检,最好切取完整淋巴结。但临床要求做免疫组化。其实HE切片中没有怀疑的病变,做免疫组化,除了浪费钱和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三、免疫表型

  恶性肿瘤往往不同程度地去分化,失去正常组织的形态特点,但它们会不同程度地表达一些原有组织的蛋白。所以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其免疫表型。免疫组化主要在肿瘤的分类及指导治疗中起作用。免疫组化的抗体主要分3类:

  1)判断组织的发生来源:大部分抗体属此类,如CK、Vim、SMA等;

  2)反映核增值指数:如Ki-67;

  3)一些激素或受体:如syn、ER、PR等。病理医师根据HE切片的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免疫标记以帮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但是免疫组化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其结果受抗体质量、特异性、操作及标本固定等因素影响。

  四、基因分型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让我们可运用分子和遗传学方法帮助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类,预测对治疗的反应和疾病预后,以及不同基因构成的个体对肿瘤的易感性等。如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可进一步证实滑膜肉瘤的诊断;基因重排阳性支持淋巴瘤;检测肺癌是否有EGFR、ALK突变等。但值得一提的是:分子病理也不是独立的诊断指标。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称病理学乃“医学之本”。病理确实在确诊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病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临床与病理多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避免误诊漏诊,推动医学进步!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病理人才汇: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1003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