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nbsp隆突性皮肤纤维肉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患者男,47岁,4年前左上腹发生包块,曾作手术切除,1年前再次复发。无痛,包块较硬。B超示:于左上腹皮肤及皮下探及大小约3.5cmX4.1cmX1.7cm实性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似可见不完整包膜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其内可见较丰富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PW引出动脉频谱,峰值流速为12.9cm/s,舒张末流速5.0cm/s,RI0.62。超声提示:左上腹实性包块,性质待查(纤维瘤?肉瘤?)。手术病理:(左上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建议随访。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SFP),是一种源于真皮的恶性肿瘤,一般认为它具有原位侵袭性强、治疗后易复发,但较少转移的特点。所谓原位侵袭强是指肿瘤不断连续性向外侵蚀扩张,不仅累及范围越来越大,而且可以累及皮下深层。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另一个特点是中青年多见,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躯干和头面部。发病机制不太清楚。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为中年人。该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及四肢,腹侧多于背侧,近心端多于远心端,少见于头面部、颈部,掌跖不受累。10%~20%病人诉发病前曾有创伤史。病程缓慢进展,开始为硬性斑块,肤色或暗红色,皮面微凹似萎缩状,而瘤周围皮肤淡蓝红,以后出现淡红、暗红或紫蓝色单结节或大小不一的相邻性多结节生长,呈隆突性外观,大小自0.5~2cm,且可突然加速生长而表面破溃。少数瘤体见有点状色素,被称为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Bednar瘤。随着肿瘤增大而疼痛明显。该病呈局部侵袭,偶有广泛播散,但罕见转移。组织病理检查,此瘤组织象为分化相当好的纤维肉瘤,肿瘤由大的梭形核的细胞嵌于不等量的胶原中组成。通常细胞排列成不规则交织带,呈漩涡状或车轮状排列。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腔隙,少量巨细胞和组织细胞。损害中可发生载色素细胞,此种损害主要侵犯有色人群,称Bednar肿瘤。有些损害波状纤维蛋白(vimentin)染色阳性。CD34阳性为此肿瘤的特点,可与皮肤纤维瘤鉴别。S-蛋白阴性,可与黑色素鉴别。诊断: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资料是主要的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免疫组化染色中,DFSP瘤细胞对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CD34一般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2%~92%。溶菌酶(Lysozyme)呈局灶性阳性反应;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DFSP的表达阳性率为50%~95%,但是其表达常不稳定并且常呈局灶性。治疗:Mohs显微外科切除,复发率为2%;广泛切除的患者其复发率可达11%~50%。手术切除,手术边缘应距瘤区外3cm及作深筋膜切除可减少复发率。

      

病例提供:中国超声医师网“chingyi”站友

整理:中国超声医师网微团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皮肤白癜风能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1000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