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肉瘤宣传日胃肠道间质瘤中医
2018-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7月4日---国际肉瘤宣传日
7月4日是“国际肉瘤宣传日”,那么什么是肉瘤呢?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腹腔、骨膜及长骨两端,包括骨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细胞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道间质瘤等等。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胃肠道间质瘤的一些知识。
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大部分发生于胃和小肠。其中20-30%是恶性的,部分首诊时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肺和腹腔。
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GIST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临床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出现腹水,恶性GIST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
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首选且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而伊马替尼(格列卫)作为靶向药物多应用于手术不可切除及转移性病例的治疗等,疗效比较突出。
医院肿瘤科近日收住一位王奶奶,半年前自己发现腹部有个肿块,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十二指肠及部分肝、右半结肠后,继续服用格列卫药物控制肿瘤。服用一月后出现严重的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停药一月后仍然不能饮食,在我科经对症止血、抑酸、营养支持时,发现患者舌红脉大,属肝火犯胃,迫血妄行,中药给予清热降火、理气凉血等治疗后,食欲明显好转,一周时间从不能喝粥到能吃普通饮食,患者感到精神明显好转,治疗充满希望。
而门诊治疗中的一位吕爷爷,肛门处有一个肿块,同样在服用格列卫治疗后,出现严重心慌、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另外患者面目及下肢水肿,贫血貌,舌淡脉数无力,考虑药物损失气血,经过中药调理脾胃、补气养血及清热解毒药物局部外敷等,上述不适得到减轻,并能继续间断服用格列卫控制肿瘤。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现代医学治疗有长足的进步,但中药在防止各种治疗后的副作用等方面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由于该病发展比较缓慢,给中药充分治疗时间,长期服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痰散结可以收到控制乃至治疗肿瘤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在哪里?1、整体观念
中医本身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把握正邪之间的关系,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
2、多靶点调理
传统中医治疗肿瘤是针对肿瘤病理环节,不外乎“气、痰、瘀、湿、毒、虚”为靶点,多导向的、主次相兼的整体调理,使肿瘤缓消慢散,防其传变。截然不同与现代医学追求单一杀伤瘤细胞。
3、减毒增效
传统中医可减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增强抗肿瘤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放疗、化疗期间采用邪扶正中医治疗原则,使放疗、化疗完成和有效率大为提高。放疗、化疗后间歇期间,采用扶正固本治疗原则,重建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患者体质,提高生存率。
4、改善生活质量
中药可明显改善肿瘤的并发症如癌痛、乏力、胸腹水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院肿瘤科团队介绍
孙韬
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老年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学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委员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医生。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特别在老年肺癌、乳腺癌及癌性胸腹水治疗方面有多年的治疗经验。
张誉华
中西医结合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王沛教授、孙韬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调理肿瘤病人术后及放化疗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胸腹腔积液等副作用及并发症。
江保中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肿瘤学方向,医院张培彤教授,医院贾立群、黄金昶等教授。擅长中医药治疗肺癌、胃肠癌、乳腺癌、肾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及肿瘤放化疗并发症等,并对肺炎、胃肠炎、肝病、失眠、肾炎、风湿病、紫癜、无名发热等疾病有一定治疗方法。
供稿:肿瘤科
编辑:医疗发展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