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杀死rdquo魏则西的
2021-3-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最核心的问题是,涉案机构当初是如何获得资质的?监管机构又是如何进行行业监管的?
21岁的大学生魏则西去世了,他的死刷爆了朋友圈。魏则西大二时发现患上滑膜肉瘤,通过百度搜索,他到武医院(简称“武警二院”)尝试“肿瘤生物免疫疗法”,然而这种疗法在美国早己被淘汰,与斯坦福大学的合作也是虚假宣传,魏则西及网友质疑武警二院及相关医生存在欺骗行为;因医学信息竞价排名而饱受争议的百度也再次被质疑。
尽管魏则西患上的滑膜肉瘤是非常危险的病症,在现有医疗条件的限制下,生存的可能性与期望生存时间都很低,但武警二院相关科室的种种行为,延迟了魏则西寻求其它更有效治疗方案的时间,客观上降低了生存概率与期望生存时间,浪费了患者的资金,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院,医院承担举证责任。
首先,医院是中国医疗市场严格管制的结果,医院非常难;与医院供给不足对应的是医疗的需求持续放量增长,供需失衡的结果就是正规医疗体系之外有大量的非正规医疗力量,电线杆上的老军医、祖传秘方,进入社区的游医等,以保健品之名的药品,即使在正规电视媒体上也不乏他们的身影。
对比这些医疗力量,医院最起码还是正规军(拥有执业资格)。莆田系拥有最多的科室是男科、皮肤科等,也多是正规医疗机构长期忽视、治疗力量不足的领域。医院牌照的严格管制,所以才会出现莆医院的科室,而医院。武警医院,声誉至关重要,它怎么敢将科室承包给声誉不佳的莆田系,背后的本质仍然是医疗市场的供应不足,它们从来不缺前来看病的患者。
其次,武警二院们敢把科室承包出去、医院丑闻缠身而不倒的另一个原因,是侵权责任赔偿太少、监管力度不足。如果一起主观故意的侵权责医院直接破产、倒闭,医院敢虚假宣传、错误治疗,还敢将科室承包给不靠谱的承包商?
以此来看,魏则西之死只是中国监管机构和侵权责任追究缺位的缩影。免疫治疗本身没问题,是肿瘤治疗的突破。可是国内临床应用的都谈不上免疫治疗,在这点上医疗机构肯定是首要问责的主体,医院由总后管理不由卫生和药监管这个制度存在太大问题了,而最核心的问题是,涉案机构当初是如何获得资质的?监管机构又是如何进行行业监管的?只想说,现实世界之复杂是简单以道德论处的人理解不了的。莆田事件,应该是对方共谋的结果。莆田赚钱,医院赚钱,医生赚钱,院长也赚钱(解决了激励机制问题)。百度赚钱。根本上因为有效医疗供给跟不上,医疗体制改革严重落后于需求。但是,有效医疗估计永远跟不上,因为绝症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会永远有着不切实际的希望,并甘愿为此买单。这是没办法的事。
那么“害死”魏则西的免疫疗法是什么?
免疫疗法:顾名思义,它是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而肿瘤免疫疗法,自然就是一类用于治疗肿瘤的免疫疗法。
也许你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抵御很多疾病,却任凭肿瘤在体内生长?答案很简单,很多时候,免疫系统没有把肿瘤细胞视作是威胁。
毕竟,肿瘤中的细胞大多来源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会轻易把它们视为异物,因此不会主动对它们展开攻击。
而在另一些时候,肿瘤细胞表面会分泌一些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的分子。这个时候,免疫系统会发现肿瘤细胞不是好东西,要对它进行攻击。
但由于肿瘤细胞本身能分泌另一些“麻痹”免疫系统的小分子,免疫系统的攻击效果往往不是很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之前无法成功地驾驭免疫系统来对肿瘤造成杀伤。
而最新的免疫疗法就是为了改变这些情况而存在的。一些肿瘤免疫疗法能够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让它们去定位,并造成杀伤;另一些肿瘤免疫疗法能够保护免疫细胞不被麻痹,让它们继续得以对肿瘤产生攻击。
思路一:需要用到“转基因”
T细胞改造就是使用的前一种思路。思路本身很简单,即先从患者体内抽取出T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用基因改造的方法,让这些T细胞表达一些特异的肿瘤抗原受体。这可以理解为告诉T细胞,肿瘤长什么样子。
在体外大量增殖后,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就会被注射回患者体内,进而对表达这些抗原的癌细胞进行攻击。在这个方向上,CAR-T是目前的热门,也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CAR-T技术:通过基因编辑,让T细胞表达可与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并激发细胞免疫,将肿瘤细胞杀死。
在美国,CAR-T疗法也有一些成功案例。MIT科技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名20岁的青年MiltonWright自有就患有白血病。在白血病第三次发作后,走投无路的他参加了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
尽管在将改造后的T细胞注射回体内后,Milton一度出现了高烧等严重反应,但他最终还是战胜了病魔。在离开重症监护病房后,医生对他的骨髓癌细胞数进行了评估,而评估的结果是“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CAR-T疗法对一些特定的癌症患者展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AR-T疗法确实很有前景。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为例,在目前的经治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没有出现复发。正因为它堪称“奇迹”的临床试验结果,至少四家较早研发CAR-T疗法的公司已在纳斯达克上市。
此外,更多的公司正投入到CAR-T疗法的研发中。在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中,FDA宣布他们一共收到了份基于改造T细胞的调查性新药申请。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将得以进行,这也会推动这项疗法的尽快获得审批。
思路二,解除“抑制”
免疫疗法使用的是第二种思路,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这类疗法中的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人体内,一些小分子往往能与免疫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它们的活性。这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避免T细胞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避免自身免疫疾病,但不幸的是,肿瘤细胞也会利用这一点,逃过T细胞的攻击。一些肿瘤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PD-L1的配体。当它与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让它们进入“沉睡”状态。
而现在的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交流。它们都是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与PD-1或者PD-L1结合。这可以让T细胞表面的PD-1无法与肿瘤细胞的PD-L1结合,让T细胞不至于被麻痹,也可以直接与肿瘤细胞分泌的PD-L1结合,不让它们靠近T细胞的PD-1受体。
总之,这类药物阻断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能够得以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
值得一提的是,魏则西网友拜托香港朋友带回来,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是最早被批准的PD-1抗体药物之一。这是一种货真价实的肿瘤免疫疗法。它在年被美国FDA批准,成为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而在此之前,日本也批准了一种PD-1抗体药物Nivolumab。
除了这两种药物外,更多与PD-1和PD-L1有关的药物也正在开发之中。
当然,PD-1抗体药物也不是万能药。它的最大问题是并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基因表达水平不同,对于肿瘤表达PD-1较少的患者来说,这种药物的疗效就可能很有限。
所以现在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呼吁在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提前预判药物是否会有响应,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远离“癌症免疫疗法临床治疗”信息写了那么多,我无非是想从一个医药行业工作人士的角度告诉大家,在目前看来,肿瘤免疫疗法是一项正在迅猛发展的技术。虽然目前它只是一项新生的技术,但很多人相信,未来它会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就我所知道的,目前国内有些研究机构正在向卫计委提交以上几种疗法的临床试验申请,也有个别研究机构获准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并没有机构获准将这些方法投入临床治疗。也就是说,如果你找到了某些信息,声称将上述几种疗法投入临床收费性治疗,那极有可能是有问题的——请保证你自己、家人以及患者朋友远离这样的信息。
这一点非常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