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例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0岁,主因“肌痛2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疼痛、乏力,伴酱油色尿。既往夜尿增多2年,血压升高1年,最高/mmHg,间断服用吲达帕胺治疗,血压控制在/mmHg。医院,查血常规HGBg/L,ASTU/L,CKU/L,LDHU/L,HBDHU/L,血钾波动在1.5mmol/L~2.1mmol/L,ANA阴性,血气分析pH7.54,pCOmmHg,pOmmHg,BE28.9mmol/L,HCO3-53mmol/L。医院考虑肌酶升高原因待查,予塞来昔布等治疗后疼痛缓解。同时予补钾、降压以及强的松治疗。此次为明确肌痛原因收入我院风湿免疫科。

体格检查:血压/87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ALTU/L,ASTU/L,CKU/L,血钾3.0mmol/L,同时存在代谢性碱中毒,尿蛋白及尿潜血。患者ANA、dsDNA、ENA、ANCA、AMA均阴性,核素腮腺显像正常,甲状腺功能及生长激素正常,皮质醇节律:8am10.1ug/dl,4pm8.2ug/dl,0am2.2ug/dl,ACTH23.8pg/ml,ESR31mm/hr,肌电图正常。尿渗透压mOsm/l,血浆渗透压mOsm/l,24小时尿钾78mmol/L。胸部CT平扫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进一步完善卧立位RAAS检查(表1)、腹部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见一最大横截面约为18mm×26mm的椭圆形结节,边界光整,质地均匀,两期CT值分别为41HU、25HU。左侧肾上腺大小、形态、实质强化未见异常(图1)。

表1.卧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查*

图1.腹部CT(左:静脉期;右:动脉期)

入院后诊疗经过:入院后继续予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gBid补钾治疗、降压治疗。监测患者肝功能、血钾(2.7mmol/L~3.0mmol/L)。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考虑横纹肌溶解诊断明确。追问病史,患者否认大量饮酒、剧烈运动、寒冷、外伤等因素,病程中曾服用NASIDs类药物缓解疼痛,但与肌痛及肌酶升高无明确相关性,故暂不考虑继发因素引起的横纹肌溶解。同时,患者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正常,因此,暂不考虑肌炎、皮肌炎或甲亢周期性麻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完善卧立位RAAS试验,结合患者高血压、低血钾、高尿钾、肾上腺占位,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大。疑诊后予患者螺内酯60mgTid口服降压治疗,继续氯化钾缓释片1gTid口服补钾治疗。

后转入泌尿外科,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右肾上腺)肾上腺皮质腺瘤。免疫组化:Syn(++),MealanA(++),inhibin(+)。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治疗的反应及手术病理结果,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明确。术后患者停用降压及补钾治疗,血钾恢复正常(4.0mmol/L),血压波动在~/mmHg。考虑患者血压升高1年,可能因长期继发性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使患者术后血压未降至正常。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厄贝沙坦mgQd口服降压治疗后,患者血压控制在~mmHg/80~90mmHg。

最终诊断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横纹肌溶解

讨论

患者以肌痛、低血钾伴肌酶异常升高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但多发性肌炎以近端肌无力为主并伴有肌电图的异常,该患者肌电图正常,补钾后肌酶水平下降,同时发现肾上腺腺瘤,RAAS系统检查考虑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切除肾上腺腺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醛固酮瘤。临床上,对于严重低钾血症伴肌酶升高的患者应追问血压情况,并除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

来源:《国际糖尿病》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瞬间即可!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白癜风根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hizn/1002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