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
2014-6-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上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不够理想。近年来,运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和优势。本文依据笔者从事肿瘤临床和实验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对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作一探讨,并对未来研究热点作前瞻性分析。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
1.中医治疗抗突变作用
根据癌变的基因假说,中医治疗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中医治疗拮抗突变、抑制畸变对于癌变的早期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或复方具有抗突变作用,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如:人参、绞股蓝可使环磷酰胺诱变的小鼠活体骨髓细胞SCE频率明显下降;茶叶对丝裂霉素、平阳霉素等6种治疗肿瘤药物的诱变毒性均有抑制作用;六味地黄丸对N-亚硝基肌氨酸和氨基甲酸乙酯诱癌具有抑制作用。其它如黄芪、白术、仙茅、枸杞子、天冬等均有抗突变作用
2. 中医治疗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中医治疗某些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细胞毒作用,即损伤肿瘤细胞的DNA而发挥效力的。药理实验证实,莪术挥发油制剂对癌细胞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冬凌草甲素乙素、大黄、人参、茯苓等均具有良好的损伤DNA而抗白血病的作用。
3.中医治疗免疫增强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密切相关,肿瘤一旦发生又会反过来加深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助长肿瘤的发展。我们在临床中也观察到,中医治疗免疫机能活跃的肿瘤病人比免疫机能受抑制的病人预后要好;保持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比失去免疫记忆反应能力的病人预后要好。此外,放疗、化疗也会降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因此,中医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成为肿瘤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间接达到预防、治疗肿瘤的目的。如地黄多糖可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中医治疗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生成而引起的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其免疫抑瘤效应。我们也曾观察到钱氏验方能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IL-2诱生水平及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此外,健脾益肾冲剂、茯苓多糖、牛膝多糖、丹参、莪术、白术等均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