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放REACH骨肌放射学专委会病例讨论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0月16日中放REACH骨肌影像苏州年会专场是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骨肌放射学专委会承办,主持人是中华放射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骨肌放射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放射科袁慧书教授。
骨肌放射学领域大伽
本次REACH病例讨论不拘泥以往一成不变的形式,创新性地采取病例+擂台赛+点评+现场互动形式,新颖的交流方式,不仅猛抓在场所有人员的眼球及注意力,更是不断地活跃大家的判断思维,精彩纷呈。
本次参与擂台赛人员分三组,每组由3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骨肌放射学专委会青年委员组成。第1组成员分别是中国医院李建、医院刘静纯、医院张卜天;第2组成员医院程天明、医院陈勇、医院吴艳;第3组成员分医院李梅、广州中医院冷晓明、广西医院李春燕。
开场,袁慧书教授做了大会致辞及本次REACH读片的议程安排及赛式介绍:病例提供者播放病例病史及图像,并出三个题目。各参赛组现场读片,按照顺序回答前两题答案,最后一题将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并分别阐述自己诊断思路。病例提供者揭晓答案,最后专家点评。点评专家包括:医院孟悛非教授、南京医院王德杭教授、医院徐文坚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黄仲奎教授、医院刘斯润教授。
骨肌大伽风采
医院高振华教授提供了第一个病例:患者女,15岁,主诉左大腿中段无痛性包块1年余。查体包块质硬不活动,其它无特殊改变。提供了患者的X线和CT、MR图像,并提问Q1:本例X线平片和CT异常征象包括哪些?Q2:本例MRI异常征象包括哪些?Q3:诊断什么疾病以及诊断思路?三个参赛组读片后认为是股骨旁肿块,肿块内有骨化和钙化,并见有脂肪组织影,临近骨皮质增厚,肿块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T1WI上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各参赛组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图像征象,有两参赛组认为是骨旁骨肉瘤,一组认为是粘液软骨肉瘤。袁慧书教授并问询了部分观众诊断意见,一观众认为是良性病变,考虑骨化性肌炎,另一观众支持良性病变,认为需要考虑血管瘤。高振华教授揭晓该病例手术病理为海绵状血管瘤。
全神贯注的在场听众
专家点评:病灶内骨化、钙化比较成熟;病灶内有脂肪及灶周脂肪堆积;骨旁推挤肌肉,病灶与骨干成锐角,与骨干分界尚清晰,提示病灶位于骨膜与软组织之间;病灶内没有肌纤维信号,均呈高信号。除去瘤内成熟骨化和钙化,该病变信号改变符合血管瘤影像表现。有专家并提醒该病变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可能由血管瘤血流高灌注引起;所见骨质破坏实为血管沟,易误判。
医院于爱红教授提供了第二个病例:患者女,35岁,主诉无意中发现右小腿肿块2个月。查体:右小腿上段内侧可触及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无活动、有压痛。余无特殊。提供了患者的X线和CT、MR图像,并提问Q1:本例影像学特点包括(多选)?Q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Q3:诊断什么疾病以及诊断思路?三个参赛组读片后认为是胫骨上段旁高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晰,内含脂肪成分。各参赛组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图像征象,一组认为是骨旁骨肉瘤,一组认为是脂肪肉瘤,一组认为是骨软骨瘤恶变。于爱红教授揭晓该病例穿刺病理为骨旁骨肉瘤,局部脂肪化生。
专注的现场
专家点评:骨旁骨肉瘤内一般不含脂肪成分,但本例年龄、部位、表现较典型,需要考虑脂肪包饶还是化生。本例骨化特征无骨皮质及骨小梁,且与皮质相连,符合病变的表现。
医院郝大鹏教授提供了第三个病例:患者女,77岁,主诉1周前查体时发现胸椎占位。无自觉症状。胸椎棘突及椎旁肌压痛、叩击痛。提供了患者的X线和CT、MR图像,并提问Q1:在提供的X线和CT平扫图像基础上,再行何种检查技术能提供进一步的定位、定性诊断信息?Q2:在提供的影像学图像上,关于病变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Q3:诊断什么疾病以及诊断思路?三个参赛组读片后认为是T5椎体膨胀性骨质破坏,见硬化边,不均匀明显强化。各参赛组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图像征象,两组认为是孤立性浆细胞瘤,一组认为是ABC合并骨巨细胞瘤。山东影像研究所田军教授认为是典型椎体骨纤。郝大鹏教授揭晓该病例手术病理为骨纤。
郝大鹏教授提供病例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该病变为良性病变,慢性生长并伴压缩性骨折。椎体骨纤可以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病灶内可见骨化呈骨岛样改变。如果病灶内纤维母细胞为主可以强化明显。建议冠状面重建可以更好地观察病灶内部情况。病灶周围骨皮质完整,病灶中央有残余结构。可以与浆细胞瘤的骨皮质不完整及骨巨细胞瘤的中央结构比较干净相鉴别。
经专家评审,第3组获得本次读片会冠军,另两组获得优秀奖,并由王德杭教授颁奖。
专家合影
到此,中放REACH骨肌影像苏州年会专场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致谢,部分文稿转自CRS骨关节学组航空人员超声发现的胆囊息肉该怎么办输卵管堵塞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