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祖屋八和会馆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粤剧“祖屋”8和会馆
广州市恩宁路177号是幢老宅,长时间残破、颓然。室内满壁花花绿绿的海报:广东8和粤剧团的,广州市开心果粤剧团的,广州市增城粤剧团的,广州市羊城粤剧团的,开平市青年粤剧团的……这里,便是著名的8和会馆。
8和会馆被视为粤剧的“祖屋”、“祠堂”。在海外,香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均有“8和”;海外的,红船弟子们视大陆的“8和”为“母会”,不时前来寻根、拜见。
经历了近60年风风雨雨的8和会馆,好几年前就被房管部门鉴定为“特级危房”。去年3四月间,在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全会上,区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主任罗雨林就荔湾区如何开发、利用该区历史悠久的粤剧、粤曲资源问题所作的一项专题发言,对面临坍塌恶运的8和会馆表示了忧愁。
一番话,在粤剧界激起层层涟漪。不久,粤剧界开始着手策划对8和会馆的修复工作。去年9月19日,著名粤剧演员吴国华、曹秀琴率广东粤剧院二团前往香港义演。戏票收入及香港热情人士捐款,总计港币26万元、人民币20万元。去年11月27日,8和会馆首期维修开工……
祠堂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的兴旺和破败常常被认为是宗族壮盛和衰败的征象。综观8和会馆的历史,虽然说是管中窥豹,却也能感受到一百多年间粤剧漂泊多变的命运。
粤剧界老辈有句话:“未有8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这句话,说的便是粤剧行会的历史沿革。
粤剧主要发源地在广东佛山。明万历年间,由于艺人队伍不断扩大,因而有了行会“琼花会馆”。咸丰4年(1854年),艺人李文茂能将粤剧艺人组织起来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可见当时粤剧行业的人数具有相当范围。
李文茂的“大逆不道”,不但招致琼花会馆被清政府撤除,而且祸及粤剧:大批艺人被捕杀,粤剧也遭禁演。从此,粤剧的发展中心渐渐移向广州。
同治7年(1868年),一些粤剧艺人和演出经纪在广州黄沙建立了卖戏的公共机构“吉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庆公所”。后来,愈来愈多具有名伶的班主组建公司自行筹办演出事宜,因而吉庆公所的作用愈来愈小。随着粤剧市场的日渐繁华,光绪15年(1889年),粤剧武生邝新华等人在黄沙兴修了粤剧行会“8和会馆”。
关于“8和”之说,一般认为是由于会馆下设8个名字分别为“X和堂”的“分堂”,如,“新和堂”、“庆和堂”等。也有人认为,“8”就是拆开的“人”字,表示广州的粤剧艺人为了本身安全,要与“造反”的佛山琼花会馆“分开”;而“和”,则表示戏行同人须“同心协力”,不管对内对外都要以“和”为贵……
8和会馆的成立,与光绪年间粤剧市场繁华有直接关系。据史料记载,仅8和会馆“分堂”之一、以演出经纪为主业的“慎和回堂”,当时在省内就经营着一万多个演出点。
1937年,8和会馆被日军飞机炸毁。1938年广州沦陷。艺人度日艰辛,粤剧每况愈下。抗战成功后,广州、香港、澳门的粤剧舞台曾出现短暂兴旺。1946年,粤剧艺人义演筹款,在广州恩宁路买楼,新建了现在的8和会馆。
新中国成立后,8和会馆收归国有。1957年之前,在“8和”登记的粤剧从业人员有近6000人。他们组织了近百个民营戏班,在会馆“挂牌”,向市文化局申办演出手续。1957年,广东进行戏剧改革。挂在“8和”的民营戏班前后转入政府麾下,“8和”也停止了活动。尔后,8和会馆曾做过粤剧界的住宿、活动场所。1985年,“8和”复苏,定名为“广东粤剧8和联谊会”,渐渐恢复了活动。
今天8和会馆的修复,体现了政府关注粤剧的前景,重视8和会馆对粤剧界的聚合作用。
8和会馆现由一名退休的聂姓老艺人义务看管。日前,当笔者前去探访时,聂老伯带笔者登上岌岌可危的3楼,去看被粤剧艺人奉为“祖师爷”的“华光师傅”的塑像。只见这位广受红船弟子顶礼膜拜的神仙,原来是一名着古装的英俊少年:取坐姿,右手持戟,左手托金。塑像左右,分别摆着写有“田窦二师”字样的两个木人和“张骞先师”的牌位。
这位“华光师傅”是位3只眼的神仙。传说很久以前,粤剧艺人手舞足蹈的喧哗惊扰了仙界,因而派华光下凡制止。可是,华光也被精彩表演所吸引,因而同意继续演出,不过要下降音量……还有个传说,古时,粤剧演出时总有个人坐在观众席最末处独自看戏,这人身旁模糊有光环围绕。有好事者上前,那人竟忽然消失。因而艺人便认为是神仙下凡看戏,演得也更加卖力,并从此拜他做“祖师爷”。因其身旁有光环,故以“华光”名之,把从事粤剧职业叫“吃华光饭”。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田”和“窦”也是两个神仙。听说粤剧之前没有演员晓翻筋斗。一次,某戏班下乡演出,开场前有两个孩子在田边翻筋斗,艺人们上前围观。两个孩子却一个筋斗翻进了田窦(“窦”,洞),消失不见了!艺人们因而用心模仿,也学会了翻筋斗。从此便把两个孩子供奉为神。因他们是在田窦处消失的,所以将其称之为“田窦二师”。至于“张骞”(又名“瘫手五”),在粤剧史上则实有其人。据记载,清雍正时,北京名伶张骞因仇恨官府而南下佛山教戏,把弋阳腔、昆腔和武功等教给了红船弟子们……
据聂老伯说,8和会馆修复工程完工后,将在楼下设“华光宝殿”,摆上华光师傅的塑像。那时的8和会馆才更像粤剧的“祖屋”、“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