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吹古灶世代火不绝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熏风吹古灶世代火不绝

去年亚洲艺术节期间,熏风古灶成功烧制大型陶艺“亚洲艺术之门”(见上图),成为社会各方很是关注的焦点。

今年又逢熏风古灶500岁生日,它将再次成为人们追捧的“明星”。对人们来讲,它的历史、它的传说、它的传统烧制都具有一种神秘的美。它是石湾的根,是石湾人的光荣,是石湾土生土长的1颗耀眼的明珠。

为了再次感受古灶的古韵和奇异,趁500周年大庆之际,熏风古灶陶艺厂和熏风古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策划了系列活动,据初定方案显示,熏风古灶将再次大显身手,烧制限量的周年纪念精品陶艺,所有的活动将在今年6月~12月份陆续推出。

起建年份:1506年  石湾人心中的古灶

仅存两古灶

皆为霍氏所建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熏风古灶为当年霍氏家族所建。已是古稀之年的霍流芝先生是霍氏第十八代传人。

据霍流芝说:“石湾的霍氏始祖是从山西迁入的。我们的始祖在山西也是经营陶器烧制,固有‘霍州窑’之称,与当时陕西‘火夭州窑’、河北‘磁州窑’等齐名。后始祖被逼南迁逃难,最后扎根于石湾,他们再次经营制陶生意,便依山傍水建造了熏风灶。”

据霍流芝回想,在熏风古灶右旁曾有三大灶相伴,按顺序为“公益灶”、“新灶”和“高灶”,其中公益灶为林氏族人所建,其他三灶都为霍氏族人所有。

据记载,公益灶和新灶为清中后期所建,50多年前,这两窑被撤除。高灶所建的年代与熏风灶相近,至今也有近500年历史,也是一直以来与熏风灶一样窑火不绝,被誉为守护石湾的两座神龙窑。

后来,石湾其他的一些古灶也陆续被拆,但熏风古灶与高灶被保护了下来,成为石湾至今仅存的两条古灶。

它是石湾的根

霍氏第十八代传人霍流芝:

“‘石湾瓦,甲天下。’石湾有如此美誉更多应当归功于熏风灶,如果不是熏风灶几百年来窑火不断,而且烧制的产品质量优秀,到现在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石湾的陶瓷文化和曾的光辉。在全部石湾人的心目中,熏风灶就是石湾的根,是石湾人的自满。

我一直认为,熏风灶是最美的、最伟大的。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喜欢和邻居小孩在晚上看古灶的火,由于当时灶尾还没有烟囱,烧窑时烈烈火焰从窑尾的火口处冲出,产生轰隆隆的吼叫声,晚上火光冲天,为夜里的石湾增加一道壮丽之景。”

它是不败之窑

熏风古灶烧窑技术监工虾叔:

“我在熏风古灶烧窑近40年了,我总认为它是一个很有灵性的灶。近几年,它突破性烧制了几个大型的陶艺,如今贴在熏风古灶陶艺厂办公楼正墙上的陶壁画,大型城市景观陶艺《亚洲艺术之门》等。去年在亚艺节期间,我负责监烧‘亚艺门’时,压力很大,熏风灶从没有烧过如此大型的陶艺,而且还是用柴烧。烧制时期我一连几天少吃少睡守在灶旁,最后让所有人大喜,古灶成功了,一连七窑都烧得非常成功,真正成为一条不败之窑。”

它很有灵性

石湾居民80岁何阿婆:

“之前石湾有很多条灶,后来有的被日本飞机轰炸、有的被撤除,惟有熏风灶一直被保存下来。

我自小就听很多有关熏风灶的传说,都说它很有灵性,所以石湾人都当其是神龙窑。

我现在还保存一个之前熏风灶烧的缸,之前用来腌菜,现在还能用于装盛。”

传说

生日托伦文叙之福

在石湾人的心目中,熏风古灶就是石湾的根、石湾的魂,500年窑火不熄,传说,熏风古灶之所以被看做圣窑,为人们所拜敬,与“南伦世祠”有关。

相传,明正德年间,中状元后的伦文叙回到现澜石镇黎涌村兴修一座祖祠,名“南伦世祠”。十分恰巧的是,当年“南伦世祠”建成入火烧鞭炮的时候,正是这边熏风灶烧第一窑点火之时。

由于当地人以伦文叙高中状元为自满,人们便普遍认为熏风灶能与“南伦世祠”同年同日有庆事,是百年难遇的吉日良辰,尔后人们将1506年定为古灶的起建年份。熏风灶几百年炉火兴旺,而且烧制的陶器质量上乘,成为众人相传的佳话。

古榕舍“身”护灶

在熏风古灶灶尾的侧边墙上攀长着一棵榕树,虽然紧贴着窑温达千摄氏度的窑基墙上,但是古榕的枝叶仍然茂盛,其深深地扎根于红砂岩土中,几百年来不离不弃,为古灶遮风挡雨。

听说,这树是“飞来榕”,意为从清凉世界飞来为古灶,为当地上人造福的。

听说,该树原有3分枝,但因曾舍身护灶,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为护灶而自断掉。另有一传,上世纪日寇入侵时,石湾惨遭极大破坏,日机炸毁了石湾许多古窑,但因有古榕的保护,熏风古灶得以幸免。

起源:

最古老的“龙窑”

在佛山市禅城区石湾东平河畔上有座古灶,依山而建,宛如一条卧伏长龙,俗称“龙窑”。石湾一些老人说,该古灶起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即1506年,因其坐北向南巧得熏风,便称为“熏风灶”,后因随着灶龄的增长,又得名为“熏风古灶”。

熏风古灶因此被认为是石湾制陶业繁盛时期生产技术进步的产物,是我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承前启白癜风怎么治最好后的里程碑,对石湾制陶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且延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

2001年熏风古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

昌盛:

烧大盆无窑能及

熏风古灶一直主烧日用陶,如茶壶、茶杯、皿、碗、罐、缸、大盆等,由于其炼制的陶器上乘,很受各方人士的喜欢,其中有很多产品出口。

听说,石湾原有107条窑灶,但是炼制出来的陶器都未能及得上熏风古白癜风原因灶所烧出来的质量,这就是该灶500年窑火不熄的主要原因。

“熏风古灶窑火不绝与其建造结构有很大关系。”霍流芝指着1幅熏风古灶平面图说,“这灶是呈抛物线状,避忌了灶火往上直冲而呈抛物线走势,到达火温均匀,因此烧制的陶器质量上乘。”

从清后期开始,熏风古灶也会烧制一些石湾公仔。在烧制进程中,一些陶瓷制品出现不同的色变,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称这现象为“窑变”。以后,熏风古灶便开始了艺术陶的烧制。

去年亚艺节期间,熏风古灶成功烧制大型陶艺“亚洲艺术之门”,该陶艺高16.8米,由2839块陶件组成,煅烧面积为837平方米,用泥160吨,这是熏风古灶首次烧制如此大型的城市陶艺,足足烧了7窑,耗柴80吨,对只用柴烧的熏风古灶来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突破。

发展:

还能再烧500年

熏风古灶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蒙文德说,熏风古灶至今仍保存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沿袭古法生产,以木柴为燃料,全由烧窑师傅操纵龙窑炉火。泥、灰、釉在柴火的作用下完善结合在一起,经长时间的高温熔融,构成自然的灰釉陶,偶有“窑变”的效果,色采神韵千变万化。

听说,随着社会愈来愈文明,陶艺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欣赏中的一部分,因此,熏风古灶的价值愈来愈明显,由于其烧制的艺术陶效果是现代窑炉没法替换的。用窑工们的话说,古灶还能再烧500年。

重金打造

陶文化

旅游区

日前,再次来到熏风古灶,恰遇新的一窑开窑,穿着草鞋的窑工们正忙着从窑里搬出各种陶器。

站在窑背侧边的窑基上,仍能感受到窑内的阵阵余温。外面下起沥沥小雨,打在古窑的瓦脊上哒哒地响,从窑尾往窑口处看,瓦脊上透下来星星点点的光,洒射在长长的窑背上;窑的两侧静静躺着小捆木柴和一些陶器成品,让人恍如置身在古代的熏风灶上。

熏风古灶的“古”、“奇”、“美”一直让很多文人雅士向往,也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名人政客到访,此处更是成为佳丽选美的取景地之一,如香港小姐选美、亚太小姐选美都喜欢到此一游并作表演。

自然而然,熏风古灶成为了游玩胜地。据了解,佛山市将投资17亿元打造占地1100亩的熏风古灶旅游区,包括重建4100平方米的陶师庙、新建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中国唯一的陶塑公园、古建风格的陶艺产品专业市场……这就是计划5~8年内建成的“世界独一无二的陶文化旅游片区”,其将集陶瓷文化研究、观赏、展现、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展现石湾陶文化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