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踝关节痛ldquo跟距骨

2022-7-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院病例速递(罗平九龙七舍:刘某华)

跟距骨桥又称之为跟距骨联合,是跗骨联合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跗骨联合的23%~53%,指跟骨与距骨之间的异常连接。

跟距骨桥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

跟距骨桥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后天获得性主要是由于外伤关内骨折、感染、骨坏死、恶性肿瘤等引起。该疾病具有一定家族遗传性。

30%~64%的患者跟距骨桥是两侧同时发病。多数患者无症状,症状出现与跟距骨桥的骨化和活动量的增多有关,跟距骨桥的骨化年龄为12~16岁,所以出现症状的人群多为中青年。

跟距骨桥的临床表现

跟距骨桥最常见的症状为:活动或久站后足踝部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后足、踝关节内下方。疼痛会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随着距下关节活动受限程度逐渐加重,有些患者可出现跛行,有些患者可出现反复踝关节扭伤,在不平整地面会存在不稳感。

医生检查时可发现:内踝远端的异常骨性凸起,压痛,被动活动距下关节时,出现疼痛和(或)弹响。常常引起足僵硬、腓侧肌腱痉挛、扁平足、踝管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和继发病变。

跟距骨桥的影像学检查

跟距骨桥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X线片检查、CT检查、MRI检查,其中CT检查被认为是跟距骨桥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1)X线片:诊断跟距骨桥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89%。

(2)CT检查: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更加详尽的了解跟距骨桥的具体情况以及关节退变的范围和程度等,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93.3%。

(3)MRI:对于跟距骨桥非骨性联合的诊断敏感性较高。能准确提示胫神经卡压、新生滑膜囊肿、肌腱受压移位等并发症。

跟距骨桥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包括调整运动方式和活动量、石膏固定制动、选择合适的鞋子、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使用矫形器等。经过3~6个月严格保守治疗,疼痛症状仍存在或活动依然受限,可考虑手术治疗。UCBL专用于限制跟下关节活动,对距下关节炎,尤其是倖有内外翻畸翻畸形的患者,有显著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2)手术方式

单纯跟距骨桥切除术:适合于不合并距下关节炎的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度较高,优良率为50%~%。

跟距关节融合术:适合于合并距下关节退变以及单纯跟距骨桥切除失败的患者、骨桥面积>50%和后足外翻>16°、后距跟关节狭窄的患者。

跟距骨桥的诊断治疗需根据病人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最佳治疗方案。

医院专业专注妇科骨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1010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