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神外IDH野生型胶母细胞瘤发现超

2020-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协和神经肿瘤周刊

第21期

神外前沿-协和神经肿瘤周刊讯,年8月,Cancers杂志(IF=6.)发表了来自意大利维罗纳大学ValeriaBarresi教授团队的一篇临床研究。题为Ultra-MutationinIDHWild-TypeGlioblastomasofPatientsYoungerthan55YearsisAssociatedwithDefectiveMismatchRepair,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andGiantCellEnrichment

这一试验共纳入名年龄在18-55岁之间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进行基因及组织学检测,从而分离出具有超突变的肿瘤亚型。

该亚型患者的总生存期及预后显著优于其他IDH野生型的GBM患者,且免疫疗法可能对该超突变亚型的患者产生更有效的作用。

编译者按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将GBM细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体和IDH野生型(IDH-wt)。与IDH突变型的GBM患者相比,IDH野生型GBM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原文:recurrence-freesurvival)显著较低。

这两种类型的GBM具有不同的年龄分布及发病机制:IDH突变型GBM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55岁,中位数:45岁)并且被认为是继发性的,即源自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而IDH野生型GBM则主要见于老年人(55岁,中位数:62岁)并且被认为是原发性的。

由于IDH野生型GBM发病率在18至55岁之间最低,因此之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儿童或55岁以上的患者中。而其突变谱尚未在18至54岁的成年人中得到过特异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明确患者年龄在18-54岁、IDH为野生型的GBM肿瘤的突变情况。研究纳入了16位年龄小于55岁、患有IDH野生型GBM的患者,通过对其肿瘤进行拷贝数变异、肿瘤突变负荷(TML)、肿瘤突变谱等检测,分离出一个超突变亚组,该亚组具有较好的预后。对其中两个超突变的病例研究发现,该亚组的特征在于存在至少25%的巨细胞、DNA错配修复系统突变(MMRd)、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由于高肿瘤突变负荷往往与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较好反应相关,因此超突变IDH野生型GBM亚型的鉴定可能更有利于免疫疗法的有效实施。

研究方法及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例在年至年间意大利AziendaOspedalieraUniversitaria神经外科进行过手术切除、且年龄在18-54岁之间的GBM患者,其中有16例(14.8%)为IDH野生型。对于这16例患者,通过使用免疫组化检测DNA错配修复蛋白(MMR,共四种蛋白:MS2,MLH1,MSH2,MSH6),使用二代测序检测突变负荷(TML,使用含有个基因的TML检测模块)、基因及拷贝数变异,荧光多重PCR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共5个位点:BAT25,BAT26,NR21,NR22,NR24),并在组织学上观测巨细胞的出现情况。

在这16名IDH野生型的患者中,有8名检测出超突变(hyper-mutational,TML9个突变/Mb)、2名检测出超高突变(ultra-mutational,TML个突变/Mb)。其中1名超突变患者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体细胞MSH6突变和生殖系POLE突变。另一名超突变患者则具有MSI及2个MSH2突变。这两个超突变肿瘤中均具有至少25%的巨细胞。

图1.16位IDH野生型患者的基因组突变谱。本图显示了二代测序中检测到变异的36个基因座,各图形代表的含义在图例中给出解释。

16位患者的总生存期为3至79个月(中位数:19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8名TML9个突变/Mb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着长于非超突变的GBM患者(p=0.04)。其中TML个突变/Mb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p=0.)

在肿瘤相关的单因素生存分析中,本研究检测了TP53突变、PTEN突变、EGFR扩增、CDKN2A纯合缺失、MMR基因MSH2和MSH6突变、TML9个突变/Mb等因素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与患者存活相关的唯一显著的因素是TML9个突变/Mb。

图2.肿瘤突变负荷相关生存曲线。总体生存率(OS)显示TML9个突变/Mb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更长

结论:

本研究对小于55岁成人GBM的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

1.IDH野生型GBM占所有GBM的14.8%(16/)

2.IDH野生型肿瘤中每MB碱基检测到5.66-.79个突变(即肿瘤突变负荷TML),其中8例(50%)为超突变(TML9个突变/MB),2例超高突变(TML个突变/Mb)

3.此2例超高突变GBM具有MMR基因的失活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以及巨细胞富集。

4.其中1例超突变患者还具有先前并未描述为致病性的生殖系POLE突变

5.超突变的GBM患者具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讨论:

根据Campbell团队年在Cell上发表的针对大量肿瘤突变负荷的研究,本文将TML9个突变/Mb的肿瘤划分为超突变,将TML个突变/Mb的肿瘤划分为超高突变。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采用TML20个突变/1.4Mb作为高突变的划分标准(如TiffanyR.Hodges团队),或者根据TML20个突变/Mb进行划分(如JohnsonA团队)。因此在分析研究结果时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1008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