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患者气管低度恶性肿瘤内镜下切
2020-10-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病例简介
女性患者,32岁。以「气管肿物复发三个月」为主诉来诊。患者入院前半年出现咳嗽、喘息伴活动后呼吸困难,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存在气管肿物。
可见气管中段有结节性肿物,气道几乎完全梗阻
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患者在外院接受了电圈套器肿物切除治疗及APC治疗残余肿物。
我院病理科会诊病理切片及补充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为「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术后对残余病变进行放疗(60Gy),但是术后三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咳嗽症状,复查支气管镜见病变复发。
示病灶复发
这时就要和患者谈两个问题:是选择外科手术?还是再次内镜下切除?在充分告知两种治疗的风险和获益可能之后,患者认为自己比较年轻、病理结果又显示良性,不同意进行外科治疗,想再次尝试内镜下治疗。
回顾文献
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DeepBenignfibroushistiocytoma,FH)是一种间叶来源肿瘤,最常见于皮肤和骨骼,气道受累者罕见,目前认为其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复发率约20%,转移罕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有文献报告应用Nd-YAG激光成功治疗的病例报告。
思考前次内镜治疗复发可能原因:
通过这个示意图可以看到,电圈套器仅能平粘膜层切除,对于阔基底肿瘤在收紧圈套器的过程中,圈套器可能有一定的上移,是肿瘤不能很好的平粘膜层切除,存在对间叶来源肿瘤基底暴露不足;尤其是深部浸润肿瘤的暴露不足;导致前次APC治疗的深度和广度受影响。
因此,我们考虑应用海博刀(HybridKnife)进行处理
海博刀是一种刀头中央具有高压水管的电切开刀,其可向粘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使病变隆起,粘膜层病变与粘膜下层,然后再通过电切开术对病变进行剥离。我们推荐在病变的周边5mm以外的粘膜进行生理盐水注入,有利于使粘膜下层病变暴露更充分,也使我们能够处理的病变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使APC的治疗深度和广度得以保证。
结合了胸部增强CT评估肿瘤的血运情况,其内部血运并不丰富,我们也做了超声支气管镜(EBUS)检查,对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进一步评估,认为可以尝试海博刀治疗。
我们按照预期首先隆起病变部位,使其与粘膜下层分离,应用海博刀向前推进切除肿物,使基底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暴露,我们再次给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后一周,可以看到气管膜部病变区域仅残留了坏死组织。术后九个月,无论是影像学还是镜像都没有复发的迹象。本例的诊治过程和体会在今年7月份发表于OncotargetsandTherapy杂志(OncoTargetsTher.Jul11;12:-.doi:10./OTT.S.)。
去年重医一附院郭述良教授团队国际上首次报告海博刀成功治疗气管MALT淋巴瘤,以及我们这例海博刀成功治疗复发性气管肿物的病例,提示我们海博刀技术在中央气道肿瘤的切除中有一定的应用空间,只是我们需要有更好的研究和更多的病例积累。
从现有的情况看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海博刀的应用及展望
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小,应用海博刀时的操控要求相对高,现有的经验有限,预期其用于气管内病变,如阔基底肿物,尤其良性或低度恶性者,但需充分告知患者复发等治疗局限性及风险。例如,结合具体病例要积极判断病变发生远端转移的风险,如果有风险,那我们就不建议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除非手术治疗存在禁忌症。
小结
海博刀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包括早癌和良性/低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前景,因其可充分暴露病变基底,可能使后续APC治疗更为彻底;但该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安全性及最佳适应症。
12
专家介绍-侯刚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中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委会委员;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盟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本文由呼吸界编辑Jerry整理、排版,感谢侯刚教授的审阅修改!
推荐阅读
1
侯刚:诊断性支气管镜技术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CACP
2
CT引导和彩超引导胸膜活检各有何优劣?选择活检技术的依据是什么?
3
支气管镜操作时患者突然口鼻涌出大量鲜血,超ml,心率呼吸停止、瞳孔放大……教科书级的救治过程是怎样的?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搜索《呼吸界》更多往期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