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的超声诊断小肠肿瘤
2019-7-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文献来源:上海慕悦实业有限公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肠肿瘤
小肠长度占全消化道的70%-75%,而发生在小肠的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与胃肠道其他部位相比,小肠肿瘤虽然少见,但并非罕见。小肠肿瘤虽然发病率低,但临床表现各异,病例类型多,临床检查方法受客观条件限制,因而误诊、漏诊率较高。
病理
小肠肿瘤病理类型多,有来自上皮组织的,亦有来自间叶组织的;以恶性肿瘤居多,约占3/4,良性肿瘤占l/4.良性肿瘤主要有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纤维瘤及血管瘤,其他有神经纤维瘤、粘液瘤、囊性淋巴管瘤等;恶性肿瘤主要以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腺癌和类癌等较多见,其他有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粘液肉瘤等。不同的小肠肿瘤在小肠不同部位的分布有一定倾向。国内报告小肠良性肿瘤发生为空肠较回肠多见,十二指肠较少;恶性肿瘤依次为十一指肠、回肠、空肠。
1.小肠腺瘤
多数腺瘤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出于肠粘膜表面,可单发或多发,它占所有良性小肠肿瘤的1/3,是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
黑斑息肉病:又称Peutz-Jeghc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显性遗传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口腔颊粘膜、口唇、双侧手掌和足底黑色素沉着以及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其息肉可以在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以小肠息肉多见,其次为结肠息肉,胃息肉较少见;息肉数目一般不多,但最多可达数百个,息肉的大小不一,大多直径在l.Ocm以下,可逐渐增大,大者直径可达3.0-4.Ocm.本病大多于儿童或青年发病,但亦可在老年时才发病;其胃肠道首发症状有便血、腹痛或腹痛合并使血。最常引起的并发症为肠套叠。
2.腺癌
小肠腺癌以十二指肠多见,空肠和回肠的发病率则较低。其肉眼观察可分三种类型:环形浸润的腺癌,易引起肠道的狭窄、梗阻;息内样的乳头状癌,易引起肠套叠;溃疡型癌,易出血或穿扎引起腹膜炎。
3.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
小肠平滑肌瘤占小肠良性肿瘤的第二位,发生于肠壁的肌层或粘膜肌层。其生长方式有肠腔内、肠腔外、肠腔内外同时生长,以肠腔外生长者居多。小肠平滑肌肉瘤的特点是: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在5.0cm以上,易引起消化道出血,此病预后较好。
4.脂肪瘤
消化道的脂肪癌约1/2位于小肠,发病率仅次于平滑肌瘤,好发于回肠;来自肠壁的粘膜下层,突向肠腔内,一般不大,直径常在3.Ocm以下,可单发或多发。
5.小肠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淋巴结以外的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由于小肠淋巴组织较为丰富,因而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常累及小肠。恶性淋巴瘤占小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好发于回肠。病理分为两大类: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后者多见。
6.其他小肠肿瘤
如血管瘤、纤维瘤及纤维肉瘤、类癌、神经纤维瘤及神经纤维肉癌、粘液瘤及粘液肉瘤、囊性淋巴管瘤等,均很少见。
临床表现
腹痛、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是小肠肿瘤的四大临床症状,其他有发热、慢性腹泻、贫血、体重减轻、食欲减少等。
声像图表现
1.小肠腺癌声像图和十二指肠腺癌基本相同(详见“十二指肠癌”节),空腹状态显示移动性肿块,回声外弱内强,呈不典型“假肾征”或“靶环征”(图9-l);病变处肠腔常有不同程度狭窄,其近端小肠管常不同程度扩张,伴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图9-2)。
2.小肠腺瘤较少见,声像图和十二指肠息肉类似(详见“十二指肠息肉”节),但常合并肠套叠和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图9-3~图9-5)。对儿童或青年超声检查发现小肠息肉合并肠套叠者,应排除遗传性疾病如Peutz-Jegher综合征。
超声检查对小肠腺瘤检出率很低,直径在l.Ocm以下肿块几乎全部漏诊,只对直径在2.Ocm以上肿块或合并肠套叠时有一定敏感性。因此超声检查不能作为诊断
小肠腺瘤常规方法。
3.小肠脂肪瘤声像图显示突向肠腔内呈圆形或椭圆形中等或较强回声肿物,表面光滑,基地较宽,随肠蠕动而移动;造影剂充盈肠腔后显示局部肠腔充盈缺损,造影剂从肿物周围通过。常伴有不同程度肠套叠征象(图9-6—图9-8)。
由于篇幅较长,本节未完待续,敬请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