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感染性因素总结
2018-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感染性因素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方面为主。那么,感染因素是如何导致血液中血小板减少的呢?
首先,病毒感染:
病毒可以在巨核细胞内快速复制,导致巨核细胞受病毒侵害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病毒相关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也是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之一。
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猫爪热、登革热等。肝炎病毒还可直接入侵早期多能干细胞而引起损害,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病毒也可吸附于血小板,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某些严重麻疹患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血小板,也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第二,细菌感染:
严重细菌感染所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细菌入侵骨髓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对骨髓巨核细胞的毒性作用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许多细菌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包括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伤寒、结核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细菌毒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坏增加,也可由于毒素影响血管壁功能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总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如有明确的感染征象,要考虑该病,原发感染控制后,则血小板恢复。
血液科史主任介绍,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现象,一旦血小板数值过低,就会让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还希望大家能够尽早找对病因,循因而治,对症用药。
Tips:
关于感染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病情还有疑问,可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公众
①有疑问可直接发送信息在线咨询,不方便打字的患者可直接输入,在线医生会电话联系您分析病情,解答问题;
②点击右下角,有不懂的问题告诉我们(留言内容仅限后台可见),医生会及时回复,解答问题。
点击分享文章至朋友圈,点击留言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