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脂肪肉瘤的分型与诊断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罗成华

脂肪肉瘤是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尤其发生于肾脏周围区域。肿瘤生长缓慢,临床发现时肿瘤体积常常非常巨大。

有些脂肪肉瘤表现为多个孤立结节。位于腹膜后脂肪肉瘤预后较四肢发生的脂肪肉瘤预后差。

Enzimger统计的数字表明:四肢发生的脂肪肉瘤术后10年存活率为71%左右,而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存活率仅为39%。腹膜后脂肪肉瘤绝大部分为高分化脂肪肉瘤(也有人称之为不典型脂肪瘤)或多型性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较少见。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85%可能复发,复发的脂肪肉瘤可以发生去分化,如原来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复发后变为黏液型、多形性或圆形细胞型。

1.高分化脂肪肉瘤:包括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和硬化型脂肪肉瘤。前者组织学形态类似脂肪瘤,但脂肪细胞大小不等,脂肪细胞之间可见脂及母细胞。炎症常不明显。硬化型脂肪肉瘤由脂肪瘤样区域及硬化性间质区域构成。

2.黏液型脂肪肉瘤:肿瘤具有明显的黏液背景,富于薄壁的分支状(鸡爪样)血管。脂肪母细胞多见,多为星形或短梭形。多核脂肪母细胞少见。瘤细胞核浓染类似墨水点样,为黏液型脂肪肉瘤瘤细胞的典型特征。有时小血管明显扩张,密集排列,瘤细胞成分显著减少,容易与淋巴管瘤混淆。

3.多形性脂肪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瘤世细胞或多核瘤细胞,胞浆丰富,可见脂肪空泡。

4.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瘤细胞大多数为圆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淡染,核仁不明显或可见小的核仁。肿瘤细胞胞浆少,细胞之间无细胞连接。

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主要与腹膜后脂肪瘤鉴别。腹膜后脂肪瘤很少见,细胞大小较一致,脂肪细胞之间间质很少或不见。除脂肪母细胞瘤外一般不见脂肪母细胞。

诊断脂肪瘤必须慎重,以往诊断的脂肪瘤经随访证实大部分为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要与其他黏液型肿瘤或肿瘤黏液变性鉴别。如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伴黏液变性的神经源性肿瘤或肌源性肿瘤等。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而多型,染色质淡染或深染。

而黏液型脂肪肉瘤的细胞核较小并且更加深染。而且恶纤组无丰富的分状小血管,免疫组化表达CD68、α-AT等。神经源性肿瘤细胞大而呈梭形,染色质淡染,无分支小血管,免疫组化表达S-、NF等。肌源性肿瘤细胞呈梭形,体积较大并且细胞浆红染,核淡染,无分支小血管,免疫组公有肌源性分化,表达Muscle、Actin等。

应该注意的是:脂肪肉瘤经过多次复发后常常发生去分化,并且常常出现一平滑肌或横纹肌分化,当肌源性分化明显时,容易误诊为肌源性肿瘤,但多取材总能找到典型的脂肪肉瘤区域。圆形细胞脂肪肉瘤主要与腹膜后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尤文肉瘤、肾外肾母细胞瘤、横纹肌样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等鉴别。

长按识别







































白癜风方法
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bybl/1000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