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
2021-9-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不同程度退行病变后,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而致相邻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使腰腿产生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胀等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本病多发于20-40岁间,其发病史与性别、年龄、职业特点、外伤史及受寒凉史多有关联。 由于名称各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腰椎间盘病变的命名作了如下定义:一、椎间盘正常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二、椎间盘膨出(bulging)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三、椎间盘突出(protruded)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四、椎间盘脱出(extruded)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病因腰间盘突出变化 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退变,但是导致椎间盘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尚未有明确定论,但是有些因素与其有关。(1)脊柱的结构因素:
脊柱畸形,包括脊椎的对称或者不对称的移行椎,脊柱侧弯;脊柱生理弯曲度变直诱发的脊柱生理曲度变直。生理曲度变直常见于年轻人中的长期久坐者。(2)生理因素:1、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在中年30-50岁最高。青岛医学院列病人中20-40岁占64.46%,40岁以上占34.92%,近年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我们临床见过9岁的病人。2、身高男性超过1.8m,女性超过1.7m及较大的腰椎指数和肥胖时,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高。3、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美国椎间盘的发病率男为3.1%;女为1.3%;芬兰的发病率男为1.9%,女为1.3%。(3)种族和遗传因素:
印地安人,爱基斯摩人、非洲黑人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低.武医院曾有报告,15年内发现同一家族中有血缘关系有两人或者更多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统计有20户24列,有阳性家族史的病人中,21岁以前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对危险性估计大约高出5倍。
(4)职业因素:
一组人的职业调查,以下职业者发病率高:长期坐办公室伏案工作者、司机、从事长期弯腰劳动者、长期负重者、长期站立者。
(5)外伤因素:
1、急性损伤如腰扭伤,椎体滑脱,脊柱骨折,椎体压缩等,可以引起椎间盘软骨板破裂,使椎间盘髓核突出。外伤性因素通常不会即刻发生疼痛,当神经压迫出现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时,疼痛才会出现。儿童和少年的椎间盘突出与急性外伤有关。2、运动通常认为一般运动有益于腰椎间盘的营养供应,而现在已经认识到剧烈运动与腰椎间盘的退变有关。但是一些运动如打网球、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对腰椎间盘有好处。3、腰穿早在年pease首先报告在腰穿后发现椎间盘狭窄。腰穿,是一种医疗手段,常由于手术麻醉、抽取脑脊液检查、椎管内造影检查等。(6)吸烟因素:
腰椎间盘的营养依靠椎间盘周围血管提供,椎间盘是一种缺少血液供应的组织,通往椎间盘的血管极小,烟内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腰椎间盘的血液供应,使椎间盘退变。(7)疾病:
有些疾病会导致动脉硬化加剧,影响腰椎间盘而导致椎间盘退变,最常见的如糖尿病。(8)妊娠:
怀孕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之一,Laban在调查列分娩后妇女,发病率为1万。且多发于多次妊娠的女性。怀孕时候的腰部负荷增大是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六)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有体格检查和影象学检查:一、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二、影象学检查:椎体片1X线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2CT的MRI检查: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CTL4-5间盘层面可见后突丘状软组织影,前后径5mm,居中偏右,CT值78hu,椎管前后径8mm,硬膜囊明显受压,L5-6间盘层面可见后突丘状软组织影,前后径4mm,居中偏右,CT值71hu,余所扫各椎间盘层面均未见明显膨突征象。3D:生理曲度存在,椎体;附件未见异常,间隙无狭窄。印象:L4-5;5-S1椎间盘突出症,以L4-5为著伴继发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CT影像 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一)腰椎后关节紊乱: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毫升,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骑自行车可无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三)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四)椎体转移瘤: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五)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椎间盘突出为什么难治1、由于椎间盘是无血管组织,主要是靠软骨板的渗透提供营养的,现有药物大多需经肠胃吸收血液循环才能到达病变部位,因而疗效甚微。患者常常看到,通过X光片、CT、磁共振,自己的病情被诊断得清清楚楚,但是治来治去就是治不好。2、椎间盘突出日久易钙化、粘连,而椎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体受到不正常牵拉,必然引发骨质增生、产生无茵性炎症。手术只是解决了突出物压迫神经的问题,而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这些继发症,却无能为力。很多患者虽然做了手术,甚至做了两三次手术,CT、磁共振已明确显示突出物消失,神经受压解除,而病情却没有多大好转,就是这个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
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应定时对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同时应广泛开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宣传教育。
②劳动部门应规定从事劳动的最大负荷量,避免脊柱过载促使和加速退变。
③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劳逸结合。
④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坐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椎体图像在许多时候,人的坐姿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身,坐具对坐姿的正确与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适,同样也可以引起腰痛。坐凳子时,因无靠背,人们或自然弯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状态,腰肌相对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腰椎的稳定由腰椎周围的韧带维持,久坐后腰椎周围韧带易发生劳损;直腰坐时,腰肌处于收缩状态,久坐后腰背肌持续收缩,易发生劳损,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产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韧带弹性及耐力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损伤,不合适坐凳子,尤其不合适坐太低的凳子。青壮年则由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及耐力良好,较适合坐凳子。椅子由于有靠背,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同时也不加重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可减少劳损机会。坐椅子时,应注意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工作时,应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既然坐具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坐具更合适呢?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和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对椎间盘压力有着直接关系。即由直角状态的坐姿改为向后倾斜度时,可以使椎间盘内压力明显降低,此时再于腰部加3CM厚之依托物,可使椎间盘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如将此支撑物加大至5CM厚时,则椎间盘内压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较为合适的坐具要求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托物则更佳。此姿势适合汽车驾驶员的坐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1)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长期睡眠姿势不良也可导致腰腿痛的发生。一般而言,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木板床(或以木板床为底,上方垫以席梦思床垫亦可),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卧位亦可,但头颈部及双下肢仍以此种姿势为佳。俯卧位无论从生物力学或从保持呼吸道通畅来看都是欠科学的,应加以改正。此外,”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据各人情况,一般7~9cm较为适当;而且枕头宽度也要适当,、颈部不能悬空。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然后在双上肢的支撑下,使躯干离开床面,这样比从仰卧位起床要省力得多。(2)站立体位: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伸和做蹲体动作,这样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者(如术科医生、护士、交警等)应学会“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轻轻收缩臀肌,双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生理前凸变平,这样,就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3)坐位: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腿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4)劳动:劳动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现在列举一些正确的劳动姿势帮助大家预防腰椎间盘突出。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5,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产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1)加强锻炼增强腰部肌肉。长期缺乏身体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不利于保护椎间盘。例如在睡觉前将腰部和臀部反复抬高呈弓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2)避免持重新妈妈刚经历生产,自己不要抬重物,动作不要过猛。拿东西时身体要靠近物体,避免闪腰。(3)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恢复肌肉的弹性。不能搬动较重的物体,减少腰部受伤的机会。(4)适当控制体重。大多数产妇产后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过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负荷。当然,身体也不能过于瘦弱。所以,体重适度最好。(5)保暖。产后产妇的体质非常虚弱,容易受凉,尤其是怀孕期间受力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所以要做好保暖。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治宜采用腰部推拿复位手法,并配合热敷、理疗、针灸;用药可服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剂;恢复期可服补肾壮筋药。参见闪挫腰痛和闪腰忿气条。中医辨证1、肝肾亏损: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2、感受外邪:脏腑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影响气血运行,经气不通畅,也是形成骨关节病的常见原因。3、慢性劳损:常从事低头、弯腰、久立等工作,致使气血、筋脉运行不利,瘀血阻滞,导致肌肉、筋脉骨骼营养障碍,局部受损,因而产生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活动障碍等临床表现。4、跌扑闪挫:由于暴力外伤或患部用力过度,损伤筋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雍滞不通,而发生骨关节病。5、先天畸形:有些患者骨关节畸形,虽年轻体壮时尚无症状,但中年以后,由于体质虚弱,劳累或感受外邪后,畸形部位易出现病变。
乐利来的骨骼养护健康工程是什么?
乐利来的筋骨养护是调理风湿骨病及无菌性炎症,并达到一个治好的效果,而不是缓解的效果,只要你配合我们,它填补了中国骨关节疾病的一项医学空白。
主要调理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痛风,滑膜炎,滑膜积液,肩周炎等等骨关节疾病。
风湿骨病是怎么样形成的呢?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原因
(1)风,寒,湿,酸,毒等进入体内,如风十天入皮,三十天入肉,九十天入骨,侵入骨骼,很难排出,像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受风,可能带给她一辈子的痛苦!
(2)肝肾亏虚:肝主筋生血开窍于目,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肝肾亏虚会造成血液循环不通畅,不能滋养筋骨,致使身体筋骨疼痛;
(3)退行性病变
人在30岁以后,骨胶原蛋白开始流失,骨质疏松,骨密度失调,软骨开始磨损,出现骨病问题。
(4)由于外伤引起的造成筋骨出现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
西医、化学疗法:打针,吃药,止痛针,封闭针,激素药物等。
中医、物理疗法: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艾灸火疗,刮痧,牵引,内服中药,外贴膏药等。
再严重的就要用手术疗法了,如小针刀,微创手术,置换人工关节等。
以上种种疗法只能缓解暂时疼痛,排出皮肤表面少量风寒,解决不了疼痛的根源——软骨损伤问题!
乐利来筋骨养护是怎样调理各种风湿骨病的呢?
第一,用鸵鸟油(鸸鹋油)做透皮蒸疗:直接病灶给油,疏通经络,在三秒钟内快速渗透人体8-10公分,直达骨髓,排除体内的风寒湿酸毒。再配上鸸鹋油的黄金搭档树脂宝排毒贴,它能排出体内和血液中的毒素垃圾。
第二,如果是肝肾亏虚引起的配上鲨鱼肝油和章之宝,鲨鱼肝油含94.8%的角鲨烯,全球唯一,能够快速细胞给氧,百分之百提升肾元气。章之宝保肝护肝,促进肝脏造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
第三,如果是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筋骨疼痛,要先通过做透皮蒸疗疏通经络,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酸,毒,然后在服用骨健宝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骨健宝”是现在全球唯一一款能让软骨再生再建再补的产品,12小时内完全渗透到全身软骨处进行修复。
筋骨养护的特点:特效,安全,快捷。疏通经络,排除风寒,消除炎症,促进再生。我们用效果,用病例,用片子说话,用科学来验证科学!
关于我们:
乐利来国际中心—内蒙古总部,最新全球独一无二的筋骨养护绿色康复疗法,3R健康理念,以我国精髓的中医理论为导向,针对骨骼疾病、妇科病、中医养生、亚健康调理,弥补了医学上的空白,解决了软骨再生、再建、再补医学历史上的难题!并集技能培训学习考证,国家高级中医康复理疗师、健康管理师等(国家卫计委颁发,全国通用)理论实践相结合,打造全国《骨骼疾病康复理疗中心》联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院、个人门诊、养生会所、药店、美容院、足疗馆、个人兼职均可联盟,为每一位联盟者量身定制最适合您的经营模式,欢迎您咨询考查!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