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肿瘤精准医疗更精准,医院参与

2021-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暑去秋来之际,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稀有驱动基因全国多中心研究(LC-IRICA研究)项目启动会于8月9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汇聚来医院的肺癌诊疗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一项全国多中心联动、多学科协作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正式启动。

虽然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大幕也已经开启,但是仍然有超过30%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无法从靶向治疗中获益,超过一半服用免疫药物的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作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头羊,“让肿瘤精准医疗更精准,让每一位患者避免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是艾德生物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艾德生物联合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医院、医院、上海医院共同发起了此项研究,医院共同参与。

艾德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郑立谋博士

艾德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郑立谋博士受邀致辞,表示对艾德生物能够参与让精准医疗更精准这一大型临床观察研究感到激动并充满期待。郑立谋博士分享了他一路见证中国肺癌临床医疗飞速进展的历程。同时也表示在肺癌驱动基因靶向治疗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临床科学仍面临着两大挑战,第一,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这些机理各一的新药?第二,如何避免不受益患者的陪绑?一切为了患者,让精准医学更精准是艾德人的神圣使命,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艾德愿意与各位专家共同努力,让每一位患者从精准医学受益,让中国的肺癌临床科学领先于国际。

同济医院的周彩存教授

研究的主要发起人同济医院的周彩存教授作为本次启动会的大会主席,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该项目成立的研究背景,目前新药研发上市越来越快,驱动基因靶向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益。尤其是稀有驱动基因的研究,还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联合全国专家之力,建设一个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标准化、多中心、高质量数据管理分析平台,推动学科发展。他认为目前开展LC-IRICA研究条件具备,全国多中心、多学科专家协作、按照统一质控标准执行,实现数据共享,项目研究成果可以造福数以万计患者。中国有望在稀有驱动基因临床研究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艾德生物在肺癌精准医疗领域积淀深厚,感谢艾德生物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

艾德生物执行副总经理朱冠山博士

艾德生物执行副总经理朱冠山博士详细介绍了艾德生物自主研发的多基因联合检测产品艾惠健?、维惠健?的研发历程。艾惠健?和维惠健?的诞生一如艾德生物长期秉承的产品研发理念,即产品研发紧密契合临床诊疗的真实需求,最大限度惠及患者。艾惠健?经NMPA批准,基于PCR平台开发,操作简便、可及性强,涵盖目前指南共识推荐NSCLC一线治疗相关核心驱动基因,无论从检测的合规性、可及性或是临床价值都完全符合院内一线快速检测的需求,目前医院实现院内常规检测,维惠健?经NMPA批准,基于NGS平台开发,与艾惠健?形成互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选择。本次LC-IRICA研究采用NMPA批准且临床广泛应用的艾惠健?的检测结果作为研究基础,维惠健?作为辅助,让合规、高品质的检测产品为研究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让研究产生的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厦门大学俞容山教授

厦门大学俞容山教授介绍了CARE数据分析系统。俞容山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于多源异构数据尤其是复杂数据结构处理有着深入研究。其团队在年FDA举办的NGS数据分析比赛中力压GoogleBrain、Harvard/MITBirdInstitut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获得第二名。俞教授针对LC-IRICA研究开发出一套CARE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生信数据在线分析、基因智能检索、队列间生存数据及基因差异分析。该系统可以大大减轻临床医师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量。俞教授现场向各位专家演示了数据系统使用方法。

LC-IRICA研究的主要研究者首都医科医院张树才教授、医院林冬梅教授、上海医院韩昱晨教授均出席本次启动会,并分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该研究的项目计划、立项背景及实践应用等精彩内容。

首都医科医院张树才教授

张树才教授首先为大家揭开了LC-IRICA研究的神秘面纱,详细介绍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该研究是中国首个稀有驱动基因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面向中国NSCLC人群,观察携带稀有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临床疗效的关系,观察其对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疾病预后生存的影响。研究初步计划纳入70家医院共计入组5万例患者,临床病理专家共同参与,PCR、Sanger测序、NGS等多个检测平台全面参与患者全程治疗管理中的基因状态分析,项目持续时间预计5年,预计将有大量肺癌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医院林冬梅教授

林冬梅教授紧随其后就NSCLC稀有驱动基因特点及相应潜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基于驱动基因的分子分型的出现为晚期NSCLC的治疗开创了全新局面,如今非小细胞肺癌已上市和即将上市靶向药物超过20种,驱动基因阳性患者ORR和OS越来越高,但总体仍有超过30%患者未能获益。目前的数据显示有超过20%的NSCLC患者携带稀有驱动基因突变,尽管每个分子靶点均有靶向药物获批或者在研,但真实世界中这类患者治疗疗效未知。另外,中国NSCLC人群稀有突变亚型众多,基因突变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是否对靶向治疗有潜在影响?是否存在更多分子分型可以让治疗更精准?国内亟需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数据来证实和回答这些疑问。

上海医院韩昱晨教授

韩昱晨教授则向与会专家分享了NSCLC融合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实践经验,在融合基因检测检出方面:多个融合基因的检测均有NMPA批准的基于RT-PCR法的商业试剂盒可供使用,RT-PCR法具有检测耗时短、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标本用量少、操作简易等特点,PCR法较NGS表现出了更好检出率,ALK在石蜡标本中检出率更高;ROS1在穿刺标本中检出率更高。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进展耐药机制及不同亚型的病理及临床特征还需进一步研究,相信本次LC-IRICA研究将能够部分解答这些来自肿瘤临床的疑问。

最后,在主要研究者们及所有参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伴随着“凝‘稀’聚力,知而治之”八个字在金沙流倾之下逐渐显现,LC-IRICA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迈出了中国NSCLC稀有驱动基因多中心研究的第一步,该研究将以建立标准化的、可共享的、高质量的驱动基因临床病理数据分析系统、推动精准医疗走向更加精准、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为使命!

编辑:Rose审校:白子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08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