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知音画作再相逢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艺术知音画作再相逢
赖少其国画作品(资料图片)
黄宾虹国画作品(资料图片) “氤氲化境――黄宾虹艺术大展”2006年12月28日起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览展出了100多件黄宾虹的山水画精品,该批展品是从浙江博物馆馆藏的黄宾虹作品中精选而来,侧重突出了黄宾虹的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同日,广州艺术博物院精心策划的“赖少其金石字画艺术展”也同时向公众开放。
展期逾越元旦和春节
在“黄宾虹艺术大展”的开幕式上,广州艺术博物院书记、常务副院长陈伟安对介绍说:“黄宾虹艺术大展原定展期为2006年12月28日至200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7年1月28日,跨过元旦佳期,但由于该展览预期反响较好,我们再经得浙江博物馆的同意,将展期延到2007年2月28日,这样展览就将跨过元旦和春节,让广州的受众们能有充分的时间深度认识和欣赏艺术大师黄宾虹的作品。由于这一批精选作品其实不多见,是我们院几个负责人亲身到浙江省博物馆,从5000多件黄宾虹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大多数还是第一次到广东向公众亮相,有好些作品更是头一回离开浙江省博物馆。”
据悉,这次“氤氲化境――黄宾虹艺术大展”还是广州艺术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的首度合作。谈起在广州艺博院系统地展出黄宾虹各时期重要作品的动机,陈伟安说:“我们这个展览开幕的两天前,广东艺术大师赖少其的作品也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出。我们知道,赖少其是黄宾虹艺术上的知音,他们曾深有缘分。浙江省博物馆看中我们的赖少其,我们也便选中了浙江省博物馆最为丰富的黄宾虹藏品。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2月28日我院还开始展出赖少其的作品,这样,两位生前有过一段缘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就首次在我院碰头,这两个展览作为我院2006年最后的大展,获得的也是美术文化史研究方面和比较文化方面的意义。”
专家提倡深入研究“黄宾虹与广东”
“黄宾虹艺术大展”开幕以后,“黄宾虹艺术研讨会”也在艺术博物院举行。特别佳宾有赖少其的夫人曾菲女士,她精彩地回顾了黄宾虹与赖少其两位艺术大师当年的那一段难舍情谊;广州字画界的专家、美术研究者们也纷纭从美术史角度上提出了黄宾虹与广东美术的深厚缘分,表明此次大展有助于加深广东受众对黄宾虹的认识与研究,专家更提出应当深入研究“黄宾虹与广东”这1话题。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说:“这几年我们馆正在进行黄宾虹作品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我们发现,说到黄宾虹就不能不提到广东,他当时与广东的缘分结得很深,一生曾与广东多位学者、画家和收藏家保持着深厚的学术友谊。他晚年的时候,是广东的赖少其巩固了他的社会地位。他的实践对广东当时不同类型、派别的画家都有深入的影响。所以我们这次把黄宾虹的作品拿到广东来,也是想再次激起文化涟漪,推动对黄宾虹艺术、对岭南文化艺术的研究及中国画的发展,同时让广州市民真正走近这位大师。”
85岁开始走入氤氲化境
黄宾虹数十年来精研笔墨,尤以山水画成绩最高。他以石涛提出的笔墨理想状态――“笔与墨会,是为氤氲”作为自己艺术寻求的目标,他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60岁之前以师古人为主,侧重研究中国山水白癜风能不能治好画的千年笔墨传统;60至70岁以师造化为主,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深切体会大自然的“内在美”;70岁以后自立门户,渐趋成熟,其画层层积染,意态无穷,真正进入氤氲化境,使人面对他的山水画时,可以“舍丘壑而观笔墨”。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对黄宾虹的评价倒有自己的特点,他说:“我认为黄宾虹真正走入氤氲化境时是在他的晚期,而他的晚期是指他85岁左右开始,这才是对黄宾虹晚期艺术的分类法。在山水画方面,黄宾虹晚期作品重视的是抽象绘画的角度,他的黑白笔墨所组成的空间层面和线条感,绝不能用具象山水画来形容。”
赵副馆长继续分析说:“所以我们说,黄宾虹最成熟的作品其实就是中国山水画思惟及艺术的集大成,这些画中有山水画的影子,但是又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画思惟的那种背景束缚,所以也特别能为外国人理解和感兴趣。2005年我们组织了作品到德国慕尼黑展出,其中有40件是黄宾虹作品,遭到外国人最大的关注与好评。黄宾虹本人说过他的画要过50年才有人懂,现在为何外国人仿佛更能读懂他的画?我想是由于他晚期山水画中的那种空间概念和线条手法与西方的抽象绘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广州的字画专家们也总结了近年来学界、字画界“黄宾虹热”的缘由,广州画院负责人方土说到,黄宾虹的作品其实是超出传统和超出自己。黄宾虹的画之所以意境很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生活意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