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资料听说要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形态相似

分化低,异型性大,与起源组织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象

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继发改变

一般较少见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感染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手术等治疗后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严重,除压迫,阻塞外,还可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恶病质等,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2、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高,约为肉瘤10倍,多见于40岁以后的成人

较低,多见于青少年

肉眼特点

灰白色,质硬,粗糙,干燥

灰红色,质软,湿润,细腻,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癌细胞多成巢,间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肉瘤细胞多弥散分布,实质与间质分解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免疫组化

表达上皮组织标记(如细胞角蛋白)

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波性蛋白)

3、简述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理变化:

心肌梗死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即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区域,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0%。

肉眼观:心肌梗死肉眼观的形态学改变一般在6个小时之后方可出现,是一个渐进性演变过程,坏死灶形态不规则,6h以后坏死灶呈苍白色;8-9h以后呈淡黄色,干燥,较硬,失去正常光泽

光镜下:呈凝固性坏死的形态学改变,4天后梗死灶边缘出现充血、出血带,光镜下见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7天后边缘开始出现肉芽组织;2-8周梗死灶可机化最终形成瘢痕。

4、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病理变化并解释此临床症状

(1)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似肝,切面灰红。

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含大量红细胞及纤维素,一定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的渗出物。

(2)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临床症状:病变范围较广者,动脉血中氧分压由于肺泡换气和通气功能下降而降低,可出现紫绀等缺氧症状。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可出现痰液呈铁锈色。由于病变波及胸膜,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患者常感胸痛,并随呼吸或咳嗽而加重。X线胸部透视示大片致密阴影,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实变体征。

5、渗出性炎的分类?病因如何?并各举一例说明。

分类

原因

举例

浆液性炎

烧伤,蚊、蜂、蛇咬伤,结核杆菌

结核性浆液性胸膜炎

纤维素性炎

白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

白喉/菌痢

化脓性炎

蜂窝织炎

溶血性链球菌

蜂窝织性阑尾炎

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肛周围脓肿

表面化脓、积脓

大肠杆菌

化脓性尿道炎,胆囊积脓

出血性炎

炭疽杆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炭疽,流行性出血热

卡他性炎

流感病毒,流感杆菌

鼻卡他,支气管卡他

6、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1)根据梗死区含血量不同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2)贫血性梗死病变特点:常发生于组织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脑等。肉眼观:早期,在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常出现出血充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梗死灶发生机化,初由肉芽组织取代,以后形成瘢痕组织。光镜下:呈凝固性坏死,早期细胞尚可见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改变,胞质红染,均匀一致,组织结构轮廓尚存;晚期由于肉芽组织长入和瘢痕组织形成,终被瘢痕组织代替。

出血性梗死病变特点:常见于组织疏松,血管吻合支丰富或具体双重血供器官,如肺、肠等。造成出血性梗死的先决条件是,在动脉阻塞前,先有严重淤血。肉眼观:梗死灶质实,暗红色,略像表面隆起;后期由于红细胞崩解颜色变浅,肉芽组织长入机化,梗死灶变为灰白色。光镜下:呈凝固性坏死,可见组织轮廓,充满红细胞,以后红细胞崩解;梗死灶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组织出血水肿及出血。

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为化生。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3变性:细胞损伤后,因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积蓄,称为变性。

·玻璃样变:是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4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构成形似虎皮的斑纹。

5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6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7干酪样坏死:是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

8坏疽:指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坏疽常发生在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9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除时,则由肉芽组织长入而代替坏死组织。

10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1肉芽组织:是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12淤血:组织或器官由于局部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3槟榔肝:肝细胞脂肪变性区呈灰黄色,而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因淤血呈深红色,形似槟榔的切面,故称为槟榔肝。

14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的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造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16*肺动脉栓塞: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约95%来自下肢深部静脉。

17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18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19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20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21假膜性炎:纤维素性炎发生在黏膜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其下的坏死粘膜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这种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

22蜂窝织性炎: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

23绒毛心:发生在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在心外膜表面被牵拉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24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伴脓腔形成。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等部位,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25肉芽肿性炎:特异性增生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为肉芽肿性炎。

26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7癌: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指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肉瘤: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称为癌肉瘤。

*28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29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身体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30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膜而向下浸润性生长。称为原位癌。

31:软癌:癌巢较大,较多,间质结缔组织相对较少,质软如脑髓。

硬癌:癌巢较小而少,间质结缔组织多,质地硬。

32: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计大、中型动脉,病变特征为血中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导致内膜灶状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从而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33心肌梗死(真心痛):是指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34高血压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的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35向心性肥大:心脏重量增加,可达g以上,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张,称为向心性肥大。

36离心性肥大:肥大的心肌细胞与间质毛细血管供氧不相适应时可因供血相对不足,使肥大的心肌细胞处于缺氧和低营养状态,继之心肌收缩无力而发生失代偿,逐渐出现心室腔扩张,此时称为向心性肥大。

37风湿病: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其特征性病变是形成风湿性肉芽肿。

38风湿小体: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附近,风湿细胞围绕着纤维素样坏死灶聚集,外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圆形或梭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

39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40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41肺肉质变:见于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42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43原发病灶: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最先引起的病变称为原发病灶。

44原发综合症: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症。

微免资料近期出炉









































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yfbf/1002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