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瘤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源:医学教育网
软骨瘤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中发生在髓腔内的内生(髓腔性)软骨瘤,最为常见;骨膜下(皮质旁)软骨瘤则较少见。软骨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瘤者称马弗西(Maffuci)综合征。软骨瘤单发多见,多发较少见,并具有对称生长的特点,同时合并肢体发育畸形,又称内生软骨瘤病;其发生于一侧肢体者又称欧利(Ollier)病。位于盆骨、胸骨、肋骨、四肢长骨或椎骨的软骨瘤易恶变;发生在指(趾)骨的软骨瘤极少恶变。
一、免疫组化
表一:软骨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
二、鉴别诊断
骨肉瘤软骨瘤骨软骨瘤骨囊肿好发年龄和部位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多见于青少年多为青少年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典型症状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发病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局部逐渐膨胀,特别是指(趾)部,可发生畸形及伴有酸胀感。局部有生长缓慢的骨性包块,本身无症状,多因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影响功能而就医,多发性骨软骨瘤可妨碍正常长骨生长发育,以致患肢有短缩弯曲畸形。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片才发现此病。X线骨质致密度不一。有不规则的破坏,表面模糊,界限不清,病变多起于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高起形成考德曼氏三角,有与骨干垂直方向的放射形骨针。发生于指(趾)骨时,一般呈中心位。可见边缘清晰,整齐的囊状透明阴影,受累骨皮质膨胀变薄,在透明阴影内,可见散在的砂粒样致密点,这是软骨瘤主要的X线征。发生于掌(跖)骨者,有时肿瘤阴影较大,常偏于骨端,骨皮质的膨胀亦较显著,但均无骨膜反应。发生于四肢长骨的病例,肿瘤的阴影广泛。当肿瘤恶变时,则可见骨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X线表现为骨性病损自干骺端突出,一般比临床所见的要小,因软骨帽和滑囊不显影,肿瘤的骨质影像与其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质结构完全相同。不易区别。位于长骨的肿瘤其生长方向与邻近肌肉牵引的方向一致,例如股骨远端的骨软骨瘤向股骨的生长,胫骨近端的肿瘤向胫骨远端生长。其形状不一,可有一个很长的蒂和狭窄的基底。或很短粗呈广阔的基底,较大的肿瘤其顶端膨大如菜花。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腄端或骨干部位有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恶性程度恶性程度甚高,予后极差。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也属软骨肿瘤,最为常见,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单发性多见。多发性较少见,约有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可恶变,但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为软骨肉瘤者为10~20%。为骨的瘤样病变,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主要靠X线、CT作出初步诊断,最后其要依靠病理活检才能确定。1.常见于青壮年,好发于手足短管状骨的中央部位,多在指骨和掌骨,常为多发性。骨盆、肋骨及长管状骨者多为单发。2.局部梭形肿大、轻度疼痛和压痛,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罕见恶变,如发生时,肿瘤突然增大,疼痛剧烈。3.X线摄片和病理检查可确诊。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主要靠X线确定。1.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2.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发现病变。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4.病理检查可确诊。参考文献:
[1]毛荣军.软组织软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19(7):-.
您好,我是病理人才汇,专业为您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私人定制,你值得拥有!
智慧病理网(.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