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要点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结合病例介绍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要点。
病例11.病史:女性患者,37岁,因腹胀1月,加重1周入院,无发热、疼痛、便秘、血便,无体重减轻。腹部彩超检查示「腹部占位,腹水」。
2.相关检查
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肿大;触诊: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触及包块。
CT平扫:
图1
图1~2:CT示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肠系膜周围及双侧腹股沟可见肿大淋巴结
CT增强:
图3
图3~4CT增强动脉期显示腹膜后软组织轻度强化,包绕邻近肠系膜上动脉、双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即「血管包埋征」
图5
图5~6CT增强静脉期显示腹膜后软组织轻度强化,包绕邻近肠系膜上静脉、双肾血管及下腔静脉
3.影像表现
脾脏增大,实质密度均等并均匀强化。腹膜后及腹腔内肠系膜周围可见多发团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可见轻度强化,与胰腺分界不清,包绕邻近肠系膜上动静脉、双肾血管、腹主动脉;腹股沟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影。盆腔内可见积液影。
4.诊断结果
巨脾。腹膜后及腹腔内肠系膜周围占位灶,考虑淋巴瘤可能。腹股沟内淋巴结影肿大。盆腔积液。
骨髓穿刺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21.病史: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腹痛2年,复发1周入院。40年前患肺结核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未正规治疗。
2.相关检查
血常规WBC13×/L,HB97g/L,中性0.24,淋巴0.61;肝功ALB26g/L,总蛋白55g/L,白/球0.87;专科体检:双侧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CT平扫:
图7
图7~8CT平扫可见双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
CT增强:
图9
图9~10CT增强动脉期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且肿块包绕髂血管,形成「血管包埋征」,双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图11CT增强静脉期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且肿块包绕髂血管
3.影像表现
脾脏体积增大,实质密度均等并均匀强化。右侧下腹部腹膜后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强化,肿块包绕血管;腹膜后、双侧腋窝和纵隔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
4.诊断结果
双侧腋窝、纵隔内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右侧下腹部腹膜后软组织占位,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
骨髓细胞超清晰度检查:增生性骨髓像,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易见分类不明细胞;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非霍杰金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骨髓流式细胞学:倾向于CLL/SLL。
腹膜后淋巴瘤影像表现腹膜后淋巴瘤CT表现:单一或多发、巨大或肿大融合、类圆形或分叶状腹膜后肿块,绝大部分大于5.0cm,呈均匀密度肿块,并呈均匀强化,少数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可包埋肠系膜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形成「血管包埋征」。大多合并脾肿大。
MRI表现T1WI示低于脂肪信号,高于肌肉信号,伴部分坏死区。
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要点
1.影像主要表现为腹膜后病变。
2.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于年轻患者的上述改变应想到淋巴瘤的可能。3.实质性脏器受累常见,尤其是肝脾,常见结节、肿块和片状低密度区。50%伴有肝脾肿大,可提示诊断。腹膜间皮瘤诊断示很少伴有实质脏器的受累。4.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常见。这一点在和腹膜间皮瘤鉴别时有意义。后者几乎不会伴有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需要注意的是,其淋巴结内常见坏死。5.腹膜淋巴瘤病常提示淋巴瘤的恶性程度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结核、转移性肿瘤及巨淋巴结增生症等;与等密度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瘤、副神经节瘤易混淆,具体诊断需要经过病理活检。
编辑
李晴
投稿及合作
peixuncheng
.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皮肤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