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堂横纹肌肉瘤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横纹肌肉瘤

一病例资料

22床,男,7岁,1年余前因排尿困难至郑大一附院查盆腔CT:盆腔巨大占位,体积(mm×84mm×59mm),盆腔多发淋巴结转移。.09.30日行超声引导下占位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SMA(-),Desmin(+),Myodl(+),Myogen(+),S-(-),CD34(血管+),CD99(-),Bcl-2(-),Vimentin(+),Ki-67(约80%)。

骨髓细胞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未见异常。头颅MRI未见异常,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

给予“VCA”方案(长春新碱1.25mgd1.8.15;环磷酰胺1.5gd1;更生霉素0.2mgd1-5)化疗6疗程结束化疗(.04.05)。化疗4疗程行PET-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未见肿瘤灶。现结束化疗半年,1月半前复查盆腔CT示(-09-05):盆腔内前列腺区域见一类圆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33mm×30mm。提示疾病复发,门诊以“横纹肌肉瘤”收入院。

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盆腔CT:前列腺区见不规则团块状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缘不清,增强呈不均匀强化,所见最大面直径约72mm×50mm;前列腺左前方膀胱下方可见一软组织结节影,增强可见强化。肿块与相邻双侧闭孔内肌、膀胱、直肠影结界不清。下段直肠壁增厚,余所见肠管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内可见增大淋巴结节影。骨窗所示诸骨未见明显异常。

CT诊断:前列腺占位,其相邻前方软组织肿块影;结合临床多考虑前列腺横纹肌肉瘤,闭孔内肌受侵,相邻膀胱、直肠受侵待排除;双侧腹股沟内增大淋巴结。

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   恶性程度高,主要发生青壮年,好发于下肢,其次为头颈、躯干等处,病程进展快,常位于深部软组织;以肢体及躯干多见。也可发生于眼眶。除发生肿块外,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产生疼痛及压迫症状。

横纹肌肉瘤可以并发哪些症状?

头颈部原发:可有失明,眼肌麻痹,脑神经瘫痪和脑膜刺激症状,气道梗阻、窒息和鼻出血,中耳炎等;

泌尿生殖道原发:可有尿路梗阻、血尿,肠梗阻等;

四肢原发:肿块和肢体肿胀。

转移

转移方式:约2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存在远程转移,除血行转移外,常伴有淋巴结转移。

转移部位:肺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占40%~50%,其后依次为骨髓占20%~30%,淋巴结20%,骨占10%,腹腔内脏器转移相对较少。

其转移部位和方式在初诊和复发时类似。

治疗

整体治疗概念:

1手术切除:由于其高度恶性,行广泛切除仍有较高的复发率。

2化疗(国内):VAC方案:长春新碱1.25mgd1.8.15;环磷酰胺1.5gd1;更生霉素0.2mgd1-5

3放疗:是治疗RMS重要手段,尤其是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病灶。

化疗

化疗方案:

环磷酰胺mg/㎡,阿霉素75mg/㎡,长春新碱1.5mg/㎡,3周一疗程,3疗程后行放疗,放疗后继续化疗。

放化疗后的健康教育

1介绍相关的化疗知识

2指导生活护理

3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4定期复查

预后

有文献报告:病人五年生存率45%左右。由于病人发生转移较早,总体五年生存率25%左右。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患者全方位的关爱









































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白癜风的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yfbf/1000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