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高血压治疗—病例分享
王晓医院内分泌科主诉患者,男,52岁,因反复头胀痛7年、加重伴乏力3d入院。
现病史高血压病史7年,既往口服美托洛尔23.75mg(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1次/d)。血压最高/mmHg,血压控制在~/85~95mmHg。1年前血压波动于~/90~mmHg,改为美托洛尔23.75mg(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1次/d)、贝那普利10mg(1次/d),1周后出现干咳,夜间较重,停用贝那普利,改为美托洛尔23.75mg(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1次/d),血压波动在~/90~mmHg。1个月前发现血糖升高。
其他个人史:无吸烟及饮酒史。
家族史: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父亲体健。
入院查体体重75kg,身高cm,
体质指数25.4kg/m2,
左上肢血压/96mmHg,
右上肢血压/98mmHg,
左下肢血压/mmHg,
右下肢血压/mmHg。
甲状腺未触及肿大、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正常未闻及杂音,心率54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软,未触及包块,无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痛。
入院检查1.实验室检查:
血糖:空腹血糖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C-肽3.32ng/ml。
血生化检查:血钾3.1mmol/L,血钠、氯正常。
肾功能:血肌酐70μmol/L,尿素氮8.6mmol/L。
尿常规:葡萄糖弱阳性,PH5.8。
其他: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ARR):80.73,血管紧张素Ⅰ15.2n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甲状腺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及肾素结果正常。
2.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
3.超声心动图:左室阻力负荷过重。
4.眼底检查:眼底动脉粥样硬化。
5.其他辅助性检查:
颈动脉B超,肾脏、肾脏血管、肾上腺B超见异常,颅脑CT均未见明显异常;
下肢血管B超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细小斑块形成;
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增生;
24h尿醛固酮.2nmol/d。
进一步检查方向
1.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h尿醛固酮.2nmol/d,卧立位试验结果见表1。
表1醛固酮卧立位试验结果
体位
血浆肾素活性(ng/ml·h)
血管紧张素Ⅱ(pg/ml)
血浆醛固酮浓度(pg/ml)
卧位
0.18
55.05
.11
立位
0.49
71.01
.51
2.继发性高血压的排除:肾上腺强化CT见双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肾脏及肾脏血管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3.高血压并发症的检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心脏B超可见左室阻力负荷过重;下肢血管B超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细小斑块形成;颈动脉B超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动脉粥样硬化。
入院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冠心病,心功能I级;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依据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
肾上腺强化CT检查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生;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有低钾血症,尿醛固酮增高立卧位试验ARR超过80,血管紧张素I偏低;进一步筛查发现24h尿醛固酮.2nmol/d,测定结果明显偏高,考虑该患者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患者既往无肾病病史,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血压较高,但口服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降压药物有效。左室阻力负荷过重及眼底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靶器官损伤。肾脏、肾脏血管、肾上腺B超未见异常,未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的证据,根据患者情况,仍考虑为“原发性高血压”。
3.高血压并发症的检查
心电图、心脏B超、下肢及颈部血管B超、颅脑CT、眼底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心功能I级;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药物选择
本例患者高血压史7年,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诊断3级高血压,入院检查发现,肾上腺强化CT检查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生;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有低钾血症,尿醛固酮增高立卧位试验ARR超过80,血管紧张素I偏低,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合并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针对高血压合并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如何用药?
1.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
(1)首选螺内酯拮抗醛固酮作用,起到保钾、排钠和降压作用;以普利酮是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但费用高、活性弱、半衰期短,目前临床应用较少。(2)保钾利尿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目前不常用。(3)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对血管紧张素Ⅱ敏感增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减少醛固酮分泌。(4)联合应用CCB减少螺内酯的使用剂量,但目前缺少临床证据。
2.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1)非药物治疗(2)药物治疗:CCB、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联合用药,尽量使用长效制剂。
3.药物调整
停用美托洛尔,调整后用药:螺内酯20mg(2次/d)、缬沙坦80mg(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1次/d)。
4.出院后随访结果
血压:第一周波动于/90mmHg左右,极少超过/mmHg;第二周波动在~/80~90mmHg之间。血糖:空腹血糖6.0~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8.0~11.0mmol/L之间。出院后两周复查血生化正常。
5.缬沙坦的优势
(1)降压优势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24h平稳降压,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惟一同时拥有FDA批准的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三个适应证的降压药物。②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优势: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对血管紧张素Ⅱ敏感增高,缬沙坦可减少醛固酮分泌。
(2)缬沙坦降压外的益处
①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ARB在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有特殊优势,降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②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LIEF研究亚组分析证实,ARB能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延缓7.9%。③减轻心脏重构:降压治疗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疗效更佳。④减少房颤发生及复发:缬沙坦显著降低新发房颤和房颤复发风险。⑤卒中预防作用。
(摘选自《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病例集锦》/孙宁玲主编.6.2)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