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拆桥中山二院多人患癌引热议,女博士
2024/7/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能吃枣子吗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211/6057217.html
在我国,
有一句玩笑话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这是因为医生这个行业不仅进入门槛高,
工作强度也很大,
有时候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而比工作压力大更让人难受的还有工作环境,
除了医患关系外,
有些场所还自带风险。
这不,
最近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致多人患癌事件,
就把人们对医生工作环境的担忧推向了风口浪尖。
事件的起因是有一位网友在11月7号发文称,
医院(中医院)乳腺外科苏姓导师团队中,
多名学生集体患上罕见型癌症,
其中一名学生去年博士毕业后确诊胰腺癌,
在透露自己只剩下几个月生命后,
被该导师踢出群聊。
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医学生同时患上癌症,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偶然事件。
背后极有可能涉及到生命与健康安全的问题。
这之后,
患病学生中的黄某提供了自己的病理报告,
在临床诊断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病变符合恶性肿瘤,考虑为胰腺癌转移”。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
11月8号,
中山二院发布官方回应称,
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
并于年先后确诊癌症,无在读学生患癌。
院方还表示,
鉴于个体癌症发生的诱因极其复杂,
诚挚欢迎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
然而,
医院的辟谣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可。
有的网友就嘲讽道:别人孩子的命也是命,不是只有院士孩子的命才是命。
有的网友则建议严查:要对导师使用的诱导剂实验开展规范与安全性的大核查。
也不怪网友如此愤怒,
医院这样的说辞更像是在逃避责任。
好像只要患癌的学生不在我们这里工作,
我们这就不存在患癌人群。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按照医院通告的说法,
自年以来,
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培养了余名学生,
这其中有3人在最近一年以内查出癌症。
这三个人分别被确诊为胰腺癌、滑膜肉瘤和乳腺癌。
但要知道的是,
胰腺癌的整体发病率是15/(十万分之十五)左右,
低于40岁、女性和罕见型的发病率要更低得多;
滑膜肉瘤的发病率更是不到3/0(百万分之三),多见于青少年;
而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癌,
整体发病率也只有3/(万分之三)。那么,
在不考虑这三人是否来自同一组、是否参与同一项目、是否有相同暴露史的情况下,
仅就3/这个数字来说,是不是也高得离谱了?
其次,
胰腺癌、滑膜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效果很差。
特别胰腺癌,有癌王之称。
而作为一医院,
中山二院轻描淡写地说一个胰腺癌晚期伴肝转移的患者在首次术后“情况稳定”真是非常不合适。
哪怕在纯医学术语范畴,
也有比这更精准同时更有人味儿的说法。
而通告最后的那句欢迎第三方机构来调查也让人听得非常刺耳,
像挑衅一样“我们自己最多调查到这里了”,
“我们认为这样的发病率是正常的,无需额外关切的”?
虽说三名患者来自同一个组,
但这个组的管理或从事的项目,
是不是和其他组有特别的不同?
特别是通告里提到前两名患者是年前后就毕业工作了,
很容易混淆视听。
其实哪怕毕业,从事临床工作,
也是在组里继续研究的,并没有脱离实验室环境。
而最让人感到心寒的还是爆出此事的患者,
那个胰腺癌伴肝转移的患者。
她几乎注定将在痛苦折磨中度过人生最后一段生命时光。
然而,
她被确诊后居然是在第一时间就被自己的导师踢出所有群聊。
这都已经不是个医学技术问题,
而是个基本的人性问题。
门下学生,多年从事研究工作,
查出重症的第一反应是踢人切割,
请问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这还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吗?
医院发布声明后反而激起了更大的争论。
那么,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