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梳理笔记眼免疫
2021-7-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bdfyy/tslf/
眼免疫学
第一节眼免疫学基本知识大纲要求:
以下内容均要求熟悉
(1)眼的免疫系统
()眼免疫赦免的结构与特点
(3)眼的免疫病理
眼的免疫系统
正常免疫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眼组织免疫结构的完整性。由于眼组织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其独特的免疫学特点,如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内无血管和淋巴管组织,属于“免疫赦免”部位;葡萄膜、视网膜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和免疫活性细胞,并含有多种致葡萄膜炎的抗原,在机体免疫功能(局部和全身)紊乱的情况下,可出现免疫应答及其所致的葡萄膜炎。
(一)眼主要结构的免疫特性
1.眼睑眼睑及睫毛主要作用是保护眼球。睑板中的腺体可分泌IgA、溶菌酶等抗菌物质,以湿润和保护眼球。但由于眼险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所以是免疫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如眼睑皮肤的各种过敏性疾病等。
.泪液泪液除起润滑作用外,还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补体、溶茵酶等。其中IgA在正常人泪液中含量较稳定,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IgG和IgM在正常泪液中含量较少,当角膜或结膜被腺病毒感染时明显增高。泪液中补体增强了局部非特异性防御功能(补体正常值范围约4~8mg/dl),溶菌酶不仅能直接溶解细菌,还有免疫佐剂效应,可通过环磷酸腺背(CAMP)对多形核白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起调节作用,刺激机体提高免疫力,从而有利于抗菌及抗病毒感染。
3.结膜结膜囊结构完整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有一定屏障作用,正常结膜囊内的细菌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因屏障功能而不被感染致病。结膜中的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参与泪液的形成;结膜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结构,称为结膜相关的淋巴样组织,能黏附和收集抗原,并通过T细胞或B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结膜上皮内的Langerhans细胞,可携带和处理抗原,并诱导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发挥作用,与移植免疫有密切关系。结膜上皮还具有抗原性,在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中,其抗原参与病理过程,导致病情复杂和迁延。与免疫有关的结膜疾病有过敏性结膜炎、春季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及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等。
4.角膜角膜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与基底膜共同构成机械性屏障,上皮细胞层内的Langerhans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和吞噬作用;基质层也含有Langerhans细胞;后弹力层结构致密,可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犯;内皮细胞层表面含有大量细胞因子受体,在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角膜本身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故正常角膜组织是免疫赦免区域,较大的细胞不能进人,甚至大分子的lg也不能到达其中心。角膜缘则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细胞以及Langerhans细胞,是免疫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如边缘性角膜溃疡、蚕蚀性角膜溃疡、泡性角结膜炎及病毒性角膜炎等。
5.晶状体晶状体蛋白质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蛋白两种,前者又分为a、β、γ三种蛋白.其中a蛋白的分子量最大,抗原性最强。抗晶状体蛋白的血清可同机体多种组织发挥交叉效应,例如色素上皮、角膜上皮、胃壁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等,说明晶状体蛋白与许多组织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晶状体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免疫反应。当囊膜外伤或内眼手术时,晶状体蛋白释放,可引起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6.葡萄膜、葡萄膜富含血管和色素,并且有网状分布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抗原(MHC-I阳性细胞,血管网内有较多的单核吞噬细胞,血管周围又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再加上葡萄膜的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无紧密连接,通透性较强,故血流中各种免疫成分包括抗原抗体复合物、记忆细胞易在此聚集、沉着,引起免疫应答。
由于脉络膜与前葡萄膜组织的胚胎来源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故炎症反应的形式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葡萄膜的抗原成分较复杂,可分为黑色素细胞中的色素抗原、Bruch膜抗原及与视网膜抗原有交叉反应的抗原成分,其中Bruch膜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基质膜及关节滑膜等组织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因而在免疫应答中,常因交叉反应而导致多器官损害。
7.玻璃体玻璃体没有血管和神经,故抗原性很弱。玻璃体中也没有免疫球蛋白,或仅极少量存在,这可能与玻璃体内有一种抗丁球蛋白的物质,或缺少免疫活性物质,使免疫球蛋白不易通过玻璃体基底膜有关。
8.视网膜血-视网膜屏障防止外源性物质和介质进人视网膜内。视网膜中有多种潜在的抗原提呈细胞,如巨噬细胞、CD45+细胞和MHCII+细胞,视网膜组织内含有多种抗原成分,有一些抗原与眼内其他组织和机体组织有交叉反应,还有一些特有抗原:
(1)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主要存在于视杆细胞外节,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视网膜颗粒性抗原(P抗原):为不溶性抗原,主要成分是视紫红质,可引起自身免疫性后葡萄膜炎,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3)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主要存在于视网膜感光细胞之间,具有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感光细胞之间传递维生素A的功能。IRBP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与S抗原诱发的病变相似,但病程较短。
(4)视网膜色素上皮抗原(U抗原):与自身免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发病有关。
(二)血-眼屏障及免疫特性主要包括血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
1.血-房水屏障主要由虹膜血管内皮细胞和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构成,使房水和血液内各种成分的浓度不一-致。这屏障可选择性通过水、电解质,但不能通过蛋白质和些抗原物质。正常人房水内含有IgG和IgA,很少有IgM,但在一些眼部感染性疾病时,IgM可明显升高。
.血视网膜屏障主要由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后者的细胞间存在着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抗原和蛋白质通过。
眼免疫赦免的结构与特点
与其他部位相比,眼前房玻璃体腔视网膜下腔对外来移植组织或其他抗原的相对无反应状态,称为眼的免疫赦免。眼的生理结构是眼免疫救免存在的前提。第一,血-眼屏障的存在,限制血源性细胞、分子以及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类性介质进入眼内。第二,眼内缺乏淋巴引流,再加上房水大量的流动使抗原物质容易通过血液途径排出眼外,所以,脾脏及非引流区淋巴结就成为抗原信号接收和转导的初级淋巴器官。第三,正常角膜、视网膜内及黄班中心凹区无血管和淋巴营形成了角膜免疫赦免区视网膜内免疫赦免区及黄斑免疫救免区这三个相对屏障,在这些组织移植时,既可阻止免疫系统对移植抗原的识别,又可限制免疫效应细胞和分子进人移植物。眼免疫赦免的意义:眼免疫赦免是一极其复杂和动态的免疫调节过程,是眼部生物进化的一种生理适应,对于维持视觉器官的完整性保证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眼的免疫病理
(一)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同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和病理性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根据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超敏反应可分为四型:
1.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当致敏原(如异体动物血清蛋白质抗生素或生物制品,鱼虾类、动物皮毛及花粉等)进人机体后,刺激B细胞产生IgE抗体,后者可与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使机体致敏。当同种抗体再次进入机体时,可迅速与致敏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引起细胞变构脱颗粒,并释放炎性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A、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增加等。常见的眼部过敏反应有变应性眼睑水肿、血管神经性眼睑水肿过敏性眼睑炎、花粉症结膜炎春季性结膜炎等。
.II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和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是细胞上的抗原与相应抗体(IgG或IgM)结合,激发补体导致细胞溶解,细胞抗体复合物也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被K细胞杀伤而溶解。组织学表现为靶细胞的坏死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K细胞浸润。当抗原物质被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后,单核细胞可攻击血管内皮引起血管炎样改变。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包括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蚕蚀性角膜溃疡和某些类型的葡萄膜炎等。
3.四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性超敏反应,特点是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IC),当IC不能被及时清除时,则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常见川型超敏反应包括各种内源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眼眶炎性假瘤、内分泌性突眼等。
4.IV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不需要抗体参与。当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接触时,引起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导致组织变性或坏死。早期组织学改变有微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形成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炎症。包括交感性眼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病毒性角膜基质炎以及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
(二)感染免疫抗感染、清除抗原性异物是机体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这种免疫功能又分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后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是机体感染了微生物或接种疫苗后获得的针对某一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1.细菌性感染的免疫病理细胞外细菌感染主要引起抗体产生和吞噬细胞浸润;而胞内菌感染则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机制为: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机体清除病原菌的主要方式,在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则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除了吞噬病原菌外尚可清除细胞和组织碎片,有助于局部组织的修复。它的作用包括:趋化作用、识别和调理作用、吞人和脱颗粒、杀菌和消化等多个环节。
()抗体产生:细菌是极好的天然抗原,进入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全身感染或细菌非经口方式进人体内,主要产生IgG、IgM型抗体,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常在局部形成IgA.抗体可单独或协同吞噬细胞、补体共同作用,产生免疫保护效应。在眼科临床常见的链球菌感染中,最常检出的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3)T细胞介导的免疫:胞内菌进人机体后,使T细胞致敏,后者若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即被活化为效应T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主要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巨噬细胞活化因子以及IFN-a等,使巨噬细胞聚集于病灶处,产生许多杀菌物质将胞内菌杀死。
.病毒性感染的免疫病理病毒感染的免疫类型取决于病毒的遗传特性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机体对多数病毒感染均可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些病毒还可侵犯免疫细胞引起免疫抑制,或直接破坏免疫细胞导致免疫缺损。机体在抗病毒免疫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前者以细胞免疫为主,后者以巨噬细胞、干扰索和NK细胞的作用为主。
(三)免疫增殖免疫增殖性眼病是指因免疫因素刺激眼部后产生的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免疫成分增加以及有关的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如沙眼衣原体感染结膜,可致T淋巴细胞增殖,形成滤泡。
1.免疫细胞增殖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包括两类:①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②巨噬细胞及其他杀伤细胞。这些细胞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可被致敏变构、释放介质趋化、产生抗体、杀伤靶细胞吞噬抗原等。
.免疫成分增加免疫成分主要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及淋巴因子等。眼部各组织不同免疫反应所致的免疫成分增加或减少及其程度各异,如正常眼内抗原皆属内源性抗原,其抗原决定簇处于隐蔽状态;但在组织损伤或其他病理状态下,抗原决定簇暴露或释放,眼组织即可表达其抗原性。另外,抗体的产生和增加也说明机体已受免疫原刺激或处于致敏状态,或已经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如急性腺病毒性结膜炎患者泪液中IgG水平显著增高,急性期尤著,恢复期降低;角膜移植后,植片中可见浆细胞浸润,细胞内含有IgG和IgM。淋巴因子是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接触后释放的各种可溶性活性物质,包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趋化因子、转移因子促分裂因子、琳巴毒素和干扰素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并能引起相应组织的炎症反应。
(四)自身免疫机体对自身抗原形成自身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过程称为自身免疫。若自身免疫达到定强度而致病理性损害,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病。眼部的自身免疫病包括眼组织对眼自身抗原(如晶状体抗原、角膜抗原、视网膜S抗原等)的反应性疾病(如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蚕蚀性角膜渍疡等)和眼组织对其他自身抗原(如胶原线粒体、横纹肌、胆碱能受体等)的反应性疾病,如皮肌炎、红班狼疮、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等。
(五)免疫缺陷免疫缺陷是指机体由于种种原因表现为先天性(遗传)和后天性免疫系统的结构或免疫功能不全。免疫缺陷性眼病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弓形虫病等,另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也可累及眼部多种组织。
(六)创伤免疫眼部的机械性损伤、化学烧伤、辐射伤等使组织抗原族暴露,抗原释放,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功能障碍等免疫病理性改变。
(七)遗传免疫
1.HLA抗原与遗传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是受第六对染色体上的一组基因控制的一一个遗传多态系统。HLA遗传区控制着特异性反应、细胞表面决定簇及某些补体成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至少包括七个基因位点,即HLA-A.B.C.D.DR.DQ.DP位点,控制着14个HLA特异性表达。HLA只有种系和个体的差异性,而无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即不同种系之间、同一种系的不同个体之间抗原成分不完全相同:而同一个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之间则无成分的差异,仅有数量的多寡。0多种眼病与HLA抗原有关,如HSK、重症肌无力性上脸下垂交感性眼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等。
.免疫反应与遗传在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性不同,有时出现强反应个体,有时呈弱反应个体,从而揭示了免疫反应的遗传控制机理。
第一节眼免疫疾病的分类和诊断大纲要求:
以下内容均要求
(1)眼免疫病的分类
()眼免疫病的诊断技术
眼免疫病的分类
(一)按免疫病理学分类
1.超敏反应性眼病。
.眼部感染免疫性疾病。
.眼部免疫增殖性病变。
4.自身免疫性眼病。
5.免疫缺陷性眼病。
6.眼肿瘤免疫。
7.免疫遗传性眼病。
8.眼组织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二)按病因分类
1.内源性免疫性眼病由原发于内源因素所致的与免疫有关的眼病统称为内源性免疫性眼病。包括内因性葡萄膜炎、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蚕蚀性角膜溃疡、Sjogren综合征Terren边缘部角膜变性、巩膜炎、重症肌无力性眼上睑下垂、Behcet病、Fuchs综合征、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盘血管炎、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性脉络膜肿瘤等。
.外源性免疫性眼病外来致病因素所致的与免疫有关的眼病称外源性或继发性免疫性眼病。包括感染免疫性眼病、变应性眼脸水肿过敏性眼脸炎、花粉症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特应性结膜炎泡性角结膜炎、接触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翼状胬肉、沙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硬化性角膜炎、基质性角膜、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上皮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3.创伤免疫性眼病创伤可使机体组织抗原决定簇暴露,抗原释放甚至直接损伤免疫系统或间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如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眼化学伤、烧伤、晶状体过敏性葡有膜炎、交感性眼炎等均与创伤免疫有关。
4.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包括结膜、巩膜、角膜、视网膜移植等排斥反应。
眼免疫病的诊断技术
(一)免疫学检测
1.-般检测
(1)血细胞计数及分类:感染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血白细胞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免疫缺陷病者其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应考虑过敏性或特应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可出现血小板减少。
(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风湿、类风湿、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沉可加快。
(4)血钙测定: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常伴有低血钙。
(5)血型鉴定:某些免疫遗传性眼病可能与血型抗原有关,如原发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等与血型相关。
(6)皮内试验:利用已知抗原或抗体行前臂内侧皮内注射,如体内存在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即可发生免疫反应,局部皮肤红肿,或诱发全身症状。此属特异性免疫诊断方去。晶状体、角膜及视网膜抗原等均可作为诊断抗原。
(7)病理组织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某些眼免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蚕食性角膜溃疡病变角膜和结膜组织中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等。交感性眼炎具有典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类上皮细胞浸润,从而使脉络膜明显增厚。
.体液免疫测定可用已知抗原检测体内未知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这些体液免疫检测将有助于某些免疫性眼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用检测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溶菌反应、免疫黏附血凝、免疫荧光抗体法、放射免疫法、用酶来标记抗体、用电子致密物质标记抗体。
临床应用:
(1)免疫球蛋白测定:-般认为Ig增高可能由感染性疾病、某些过敏性眼病、结缔组织病、免疫增殖病等引起。降低则见于免疫缺陷病。
()抗原抗体检测:如用已知的抗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眼寄生虫等抗原,亦可检出蚕蚀性角膜炎溃疡患者的自身抗原。
(3)免疫复合物测定:如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近角膜贵疡和球结膜处有IgG、IgM及C3沉积。
3.细胞免疫测定
(1)白细胞免疫测定;①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注意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加;过敏性疾病嗜酸粒细胞增加。②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分直接法和间接法,常用移动指数表示:移动指数=加人抗原时白细胞移动面积/不加抗原时白细胞移动面积。正常值在0.8以上,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其白细胞移动指数低于正常。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计算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可了解其吞噬功能强弱。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吞噬百分比降低。
(3)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测定:E-致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淋巴毒素测定、淋巴结组织学检查。
(4)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紅细胞免疫黏附试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
(5)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
4.分子生物学检测原位杂交技术、聚合丽链反应、反义核苷酸DNA序列测定、克隆化基因的表达与蛋白产物的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二)免疫性眼病的诊断原则
1.过敏性眼病
(1)病史:询问有否特应性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及个人病史,接触过敏原史。
()血清IgE测定。
(3)血细胞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脱颗粒试验。
(4)泪液IgE测定。
(5)刮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6)皮肤试验。
(7)试验治疗。
.自身免疫性眼病
(1)病史:疾病自发,慢性迁延,反复发作,有遗传倾向,常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同时或交叉发生。
()测定特异性自身抗体。
(3)血清和泪液免疫球蛋白升高。
珠泉位自工人
(4)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局部免疫复合物沉积。
(5)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功能测定。
(6)红细胞花环试验。
(7)单克隆抗体应用。
(8)皮肤试验。
(9)免疫抑制剂有显效。
(10)某些疾病与HLA有关。
感染免疫性眼病
(1)病史;应询问外伤手术及热病史,或戴接触镜史。
()血清及泪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3)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4)免疫酶染色技术。
(5)放射免疫法。
(6)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7)角膜刮片检查。
眼免疫缺陷病
(1)反复发作的病毒或细菌感染。
()免疫球蛋白降低或缺乏。
(3)补体降低或缺乏。
(4)末梢血中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
(5)胸腺及淋巴结胸腺依赖区发育不良。
(6)T细胞亚群检测。
(7淋巴细胞测定包括B细胞和T细胞功能测定。
5.眼肿瘤免疫诊断
(1)检测肿瘤抗原及相关抗原。
()特异性抗肿瘤抗体测定。
(3)细胞毒抗体测定。
(4)细胞毒试验。
(5特异性免疫试验:用提取的肿瘤抗原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政瑰花结试验等,
6.角膜移植免疫学诊断
(1)丁解术前组织配型(ABO及HLA配型)、淋巴细胞转化率等。相配性愈低,转化率愈高,愈易发生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及功能检测,如T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白细胞移动指数较术前值为高,说明排斥反应已发生。
(3)血清总补体及C3补体下降,提示有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
(4)血小板检测术后血小板减少,而白细胞不降,提示有排斥反应发生。
第一节眼免疫疾病的防止原则大纲要求:
以下内容均要求
(1)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眼免疫病治疗原则
人工自动免疫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人为接种或注射疫苗、类毒素瘤苗等免疫原后机体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般在接种或注射后1~4周才出现,可持续半年至数年。
(一)疫苗疫苗包括用细菌制成的菌苗和以病毒、立克次体或螺旋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可分为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
1.死疫苗是由死后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如I型单纯疱疹病毒灭活疫苗。病原体虽失去毒力,但仍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优点是易于保存,且保存时间较长,一般可保存一年左右。缺点是注射次数较多,注射剂量较大,局部和全身症状较明显。
.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如I型单纯疱疹病毒减毒疫苗和麻疹病毒减毒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犹如轻型感染或隐性感染,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优点是-般只需注射1次,用量小,免疫效果好而持久,并能产生局部免疫。缺点是不易保存,保存期短。
3.亚单位疫苗指去除了病毒DNA的疫苗,致癌危险性消除,但抗原性较弱,需加用福氏佐剂,否则难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二)类毒素类毒素是由细菌的外毒素制成,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处理后,毒性消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接种类毒素可以特异性预防相应病原体感染。
(三)瘤苗瘤苗是用手术或活检的组织制成,用自体瘤组织制成的称为自体瘤苗;用其他患同样肿瘤患者的瘤组织制成的称异体瘤苗。接种自体或异体苗后,能增强对相应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接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成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从而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抗毒素将类毒素多次免疫马,马血清中便出现抗毒素抗体。可用于类毒素性疾病。
.抗病原血清包括抗菌和抗病毒血清。
3.球蛋白包括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Rh免疫球蛋白、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抗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等。人为提高免疫球蛋自的浓度,可增强局部及全身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4.转移因子是一种由白细胞制取的生物制剂,它能使正常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具有特异性的致敏淋巴细胞,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眼免疫病治疗原则
(一)阻断和中和抗原对由特异性抗原引起的过敏性疾病,首先应避免与抗原性物质接触,以阻断抗原的继续刺激。此外,还可利用特异性抗体中和抗原的办法以减少抗原的刺激。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1.特异性脱敏治疗明确致敏原后,可进行抗原特异性梯度脱敏治疗,3~6个月为一个疗程。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不仅用于某些眼病的诊断,还可采用“生物导弹”技术用于疾病的治疗。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等已有初步研究。
(三)应用广谱免疫制剂
1.免疫抑制剂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剂。对蚕蚀性角膜溃疡、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假瘤、Sjogren综合征Graves眼病、皮肌炎等,常规、足量选择免疫抑制剂可收到较好效果。
.免疫促进剂免疫缺陷病如单纯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眼内炎、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是免疫促进剂的良好适应证。
3.免疫调节剂某些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应用左旋咪唑、中药等具有免疫双向作用的药物可收到一定效果。
c-6.4,0-1.3,.8-16.3,7.L90.9,8.5c1.1-.6,1.7-5.4,1.7-8.4c0-1.-10-.-.-.S48.,61.8,48.,74c0,5.9,.3,11.,6,15. l-0.7,9.9c-.7-1.-5.8-1.9-9-1.9c-1.,0-.,10-.,.s10,.,.,.s.-10,.-.c0-6-.4-11.5-6.3-15.5 l0.6-9.8c.8,1.3,6,.1,9.3,.1c6.,0,11.9-.6,15.9-6.7l.9,16.5c-0.9,.4-1.4,5.1-1.4,7.8c0,1.,10,.,.,. c1.,0,.-9.9,.-.c0-6-.4-11.5-6.3-15.5l1.3-8.6c.6,1,5.4,1.6,8.3,1.6c1.,0,.-10,.-.S.7,7,.4,7z M4.6,.7c-7.8,0-14.1-6.3-14.1-14.1c0-7.8,6.3-14.1,14.1-14.1s14.1,6.3,14.1,14.1C38.7,.3,3.4,.7,4.6,.7zM70.4,88. c-7.8,0-14.1-6.3-14.1-14.1s6.3-14.1,14.1-14.1c7.8,0,14.,6.3,14.,14.1S78.,88.,70.4,88.zM,18c-7.8,0-14.1-6.3-14.1-14.1 s6.3-14.1,14.1-14.1s14.1,6.3,14.1,14.1S.8,18,,18zM.4,63.3c-7.8,0-14.1-6.3-14.1-14.1S.6,35,.4,35 s14.1,6.3,14.1,14.1S.,63.3,.4,63.3z"style="fill:#FFD8A3;">课后小练1.下列不是眼的生理免疫调节功能的是()。
A.免疫防御、免疫赦免
B.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C.免疫赦免
D.免疫稳定、免疫赦兔.
E.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
[答案]:E
.下列关于天然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免疫是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的第一条防线
B.天然免疫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C.低等动物不具备天然免疫,只有获得性免疫
D.婴儿出生后就具备了天然免疫的功能
E.老虎、大象具有天然免疫的功能
[答案]:C
3.春季角膜结膜炎是由引起的()。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A
4.下列不是角膜免疫赦免理由的是()。
A.基质细胞抑制T细胞的活性
B.角膜无血管
C.角膜通常不含有炎症细胞
D.角膜移植通常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也能存活
E.角膜无淋巴管
[答案]:A
5.不属于“免疫赦免”部位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虹膜
E.视网膜下腔
[答案]:D
6.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胸腺细胞.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答案]:B
7.一位清洁工人在运送垃圾车时,由于车祸导致眼睑皮肤多处裂伤,给予的治疗中以下哪-项属于被动免疫疗法()。
A.静脉滴注抗生素
B.口服激素
C.肌注破伤风类毒素
D.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E.清刨缝合
[解析]:人工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免疫从而预防感染;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破伤风抗毒素使用破伤风外毒素免疫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因此破伤风抗毒素属于被动免疫。[答案]:D
8.角膜缘好发边缘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泡性角结膜炎的原因是()。
A.角膜组织具有免疫赦免性
B.角膜缘有角膜缘干细胞的存在
C.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结膜的连接区,疾病易于向此迁延
D.角膜缘容易发生新生血管
E.角膜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Langerhans细胞
[解析]:角膜缘好发的边缘性角膜溃疡、蚕蚀性角膜溃疡、泡性角结膜炎都是免疫异常而引发的角膜病变,在角膜缘处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Iangerhans细胞,成为眼前部的免疫中心。[答案]:E
9.下列哪项属于I型超敏反应?()
A.眼眶性炎性假瘤
B.春季性结膜炎
C.内分泌性突眼
D.蚕食性角膜溃疡
E.交感性眼炎
[解析]:蚕食性角膜溃疡属于II型超敏反应,内分泌性突眼和眼眶性炎性假瘤属于II型超敏反应,交感性眼炎属于IV型超敏反应,春季性结膜炎属于I型超敏反应。[答案]:B
10.下列不是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的是()。
A.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B.交感性眼炎
C.变应性眼睑水肿
D.病毒性角膜基质炎
E.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解析]:IV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超敏反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不需要抗体参与,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接触时,引起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导致组织变性或坏死,由IV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包括交感性眼炎,病毒性角膜基质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变应性眼睑水肿是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答案]: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沙眼衣原体感染结膜,可致T淋巴细胞增殖,形成滤泡
B.眼免疫赦免对于维持视觉器官的完整性,保证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C.脉络膜和前葡萄膜组织来源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故炎症表现形式和临床表现也不同
D.正常人房水中含有IgG和IgA,很少有IgM,但在--些眼部感染性疾病中,IgM可明显升高
E.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属于II型超敏反应
[解析]: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属于IV型超敏反应,其他说法均正确。
[答案]:E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角膜本身无血管和淋巴管,故正常角膜组织是免疫赦免区域,而角膜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细胞以及Langerhans细胞,是
免疫性疾病的好发部位
B.眼睑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是免疫疾病的好发部位
C.正常结膜囊内含有葡萄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细菌
D.晶状体属于“免疫赦免"部位,不会引起眼免疫疾病
E.玻璃体内没有免疫球蛋白,或仅极少量存在,这可能与玻璃体内有一种抗丁球蛋白的物质有关,或与缺少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球蛋白不易透过玻璃体基底膜有关
[解析]:晶状体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免疫反应,当囊膜外伤或内眼手术时,晶状体蛋白释放,可引起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答案]:D
往期回顾:
基础知识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纤维膜、葡萄膜)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视网膜)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眼球内容、眼球的血液循环、视觉生理)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眼睑、结膜、泪器)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眼外肌、眼眶及其相邻结构)视路和瞳孔路的解剖与生理(视路、瞳孔反射路和近反射)眼胚胎学(眼的组织胚胎来源、胚眼的形成、视网膜发育、视神经发育、葡萄膜发育、晶状体发育、玻璃体与晶状体悬韧带发育、角膜和巩膜发育、血管系统发育、眼附属器的发育)光学与视光学基础(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屈光学、调节与几何、正常双眼视)防盲治盲(盲和低视力的标准、世界盲和低视力的现状、我国盲和低视力的现状、几种主要致盲眼病、低视力康复)眼部常见症状体征(眼部常见症状的机制、评价、鉴别与临床意义,眼部常见体征的机制、评价、鉴别与临床意义)相关专业知识眼科药理学(总论、常用药物)眼微生物学(病毒、衣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眼病理学基础及眼肿瘤总论(眼病理学基本概念、病理标本的制备、特殊处理技术、眼部先天异常、眼部肿瘤总论)眼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临床遗传学)考前学习计划本周学习计划:
周二:眼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临床遗传学)
周三:眼免疫学(眼免疫学基本知识、眼免疫疾病的分类和诊断、眼免疫疾病的防治原则)
周四:眼生物化学(泪膜、角膜、虹膜及睫状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自由基与抗氧化剂)
周五:眼科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眼科流行病学、统计学)
周六:与眼相关的常见全身病(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及眼部表现、风湿性疾病基本特征及其眼部表现、心血管疾病基本特征及其眼部表现、代谢障碍性疾病基本特征及其眼部表现、血液病基本特征及其眼部表现
、特殊感染的基本特征及其眼部表现、器官移植后的眼部表现、维生素缺乏及过量眼部表现、眼部的药物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