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原则
2018-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作者:医院细菌室任碧云
编辑:董宏亮
1检验项目血液、骨髓的细菌培养
2准备与检验申请
2.1领取标本采集的容器请拿检验申请单到细菌室登记领取专用血培养瓶。
2.2填写检验申请单。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送检目的、申请医生及送检时间。
3标本采集
3.1采集指征
3.1.1症状指征:病人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体征时应采集血培养:①发热(≥38℃)或低温(≤36℃)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L,特别有“核左移”时),④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等。
3.1.2疾病指征: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损伤性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艾滋病、呼吸道感染或呼吸衰竭、长期输液或导管介入疾病、血液透析患者。
3.1.3几种特殊情况
①新生儿可疑菌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②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应采取血培养。
③骨髓培养与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是基本一致的,临床常规血液感染有指征时以抽取血培养为主。但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
④各种无菌体液标本,如胸腹水、浆膜腔积液及各种穿刺液等(特别是当液体清亮时)亦可注入血培养瓶以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3.2采集方法
3.2.1皮肤消毒程序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
①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②用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作用90s以上,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3cm以上。
③75%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病人只能用75%酒精消毒,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3.2.2培养瓶消毒程序
①用75%酒精(不能用碘酒)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②酒精作用60s以上。
③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3.2.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①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
②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勿换针头)。
③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
﹡注入血液后不需再消毒瓶塞,不要将棉球或棉签贴在瓶口。
3.2.4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是8~10ml,儿童采血量1~3ml(占总血量的1%)。骨髓采集量一般为1~2ml。
3.2.5注意事项:
①从静脉采血(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不建议从动脉采血,疑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则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处采血。
②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消毒后的血培养瓶。
③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
④除非无法作静脉穿刺取血,否则不应从静脉植入管(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内取血。
⑤抽血前应将标签贴于或直接写于血培养瓶颈上或瓶身空白处,标签内容包括病人信息、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注意不要把标签贴在培养瓶条形码上,也不要在条码上涂写,否则仪器无法识别。
⑥如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若血量不足则先满足需氧瓶10ml血,然后将剩余的血注入厌氧瓶内,因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窄食单胞菌只在需氧瓶内生长。
⑦采血后的培养瓶若不能立即送检,可放室温保存,但不可放入冰箱保存。未使用的血培养瓶2℃-25℃保存。
3.2.6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1)总的采血原则: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心内膜炎除外),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1个需氧瓶+1个厌氧瓶为一份,(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12h内采集,因为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5天内不需要再重复采血培养(除外心内膜炎和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因为进行治疗后的2-5天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
(2)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
①怀疑为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急性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发热患者,应在不同部位(如两臂)采集2~3套血标本(应在抗生素治疗前完成)。
②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份血标本,间隔≥1h。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套血培养送检。
③怀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对于急性病例在抗生素使用前1~2h内多部位采集3份血标本送检;对于亚急性病例,在抗生素使用前1~2h内多部位采集3份血标本(间隔≥15分钟)送检,若24h后培养阴性,再采集2~3份的血标本;若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血培养送检。
4标本运送和验收
4.1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4.2送检地点:检验科细菌室或急诊检验科
4.3血培养瓶验收:①检查培养瓶是否有渗漏、破裂或明显污染。②检查瓶子上的标签与申请单是否相符。③检查血液标本是否适量,血液是否凝固。
4.4不合格血培养标本的处理:①拒收培养瓶:血培养瓶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培养瓶破裂或明显污染,血液凝固的培养瓶。处理方法: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报告拒收的具体理由。②补做培养瓶:血标本采集后放置12h以上、用过期的培养瓶收集标本、采血量明显不足等。处理方法: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报告标本不合格的具体理由,建议补做血培养。
附:血管内导管尖标本的采集、送检程序
①用75%酒精清洁导管周围皮肤;
②无菌手续移动导管,剪取尖端末端5cm,直接置入取自细菌室的血液琼脂平板内;
③立即送检,防止干燥,常规培养不超过15min,4℃保存不超过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