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肌放射专业委员会病例答案七十四
202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壹
问题1:在提供的MRI图像上,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单选)
A.病灶边界不清
B.病灶是多血供的
C.病灶包绕周围神经血管鞘
D.病灶对周边骨质有侵犯
答案:D
解析:肌间隙内病变,呈分叶状,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周围见片状高信号,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变实质渐进性明显强化,为多血供,病灶中央区可见放射样无强化区,病灶内部可见周围神经血管鞘穿行,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贰
问题2:根据以上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应考虑哪种病变(单选)
A.软组织炎症
B.软组织创伤
C.软组织良性肿瘤
D.软组织恶性肿瘤
答案:D
解析:该患者为一中老年女性,病程进展快,边界不清,病变包绕周围神经血管鞘,增强扫描病变渐进性明显强化,左侧耻骨联合结节状强化的骨转移灶,因此考虑软组织恶性肿瘤。
叁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诊断为下述哪一项(单选)
A.纤维肉瘤
B.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C.滑膜肉瘤
D.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答案:B
4临床资料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思路4.1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思路
病变位于左大腿近段前内侧骨骼肌内,呈分叶状,周围见T1WI线状低信号假包膜,大小约10.9cm×10.1cm×9.4cm,邻近肌肉推移移位。肿块T1WI呈等、稍低信号,其内见少许更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瘤周见片状高信号,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变实质渐进性明显强化,周围见片状强化,为周围组织侵及。病变中央区可见辐射样无强化纤维间隔,病灶包绕周围神经血管鞘,左侧耻骨见直径约1.33cm结节状明显强化骨转移灶。以上征象提示病变是一个生长迅速,周围有假包膜,瘤内无明显液化、坏死,其内有纤维组织间隔,周围组织有浸润,远处耻骨转移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结合发病年龄、病变特点,可排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等,符合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4.2诊断及鉴别诊断
4.2.1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
常见于中老年,以躯干、四肢以及腹膜后常见。多单发,位于深部软组织内,呈类圆形,分叶状,可见假包膜,边界多数欠清;T1WI为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压脂相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分隔带,即“分隔征”,病灶包绕和侵及周围神经血管鞘,该病例除液化坏死不明显,其它均符合UPS表现。
4.2.2纤维肉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青壮年发病率高,男略多于女,四肢好发,生长缓慢,分叶状或团块状,T1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多为高信号背景中夹杂低信号分隔或伴随囊变、坏死及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但光镜下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交织成旋涡状,该病例与之不符。
4.2.3滑膜肉瘤
好发于20-40岁年轻人,男性居多(60%),多发生于邻近四肢关节或骨干旁软组织,分叶状或团块状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多出现侵蚀性或压迫性骨质破坏,MRI上肿块内部信号较均匀,T1WI上肿瘤呈等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肿瘤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本例患者为中老年,发生在肌间隙,邻近骨质无破坏,T2WI呈稍高信号,内部见纤维分隔,与滑膜肉瘤不同。
4.2.4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来源于周围神经或向神经鞘膜分化的恶性肿瘤,50-60%同时合并有神经纤维瘤病,多发生于大神经干,坐骨神经受累,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晰,内部易出现囊变坏死,表现为“靶征”,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可与邻近神经交接形成“尾征”,与本例影像学表现不同。
5手术及病理光镜所见:肿瘤细胞呈明显的多形性,大小、形状不等,异型性明显,多形区见大量巨细胞,具有单个深染的不规则的细胞核,肥胖的梭形细胞排列成车辐状。
免疫组化:CK(-)、Vimentin(+)、S-(部分+)、SMA(+)、Actin(+)、desmin(+)、CD68(+)、Bcl-2(+)、Ki-67index30%。
病理诊断: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
常晓丹
6专家点评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pleomorphic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