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病例会301医院教学案例原发性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患者一般信息及病史
患者,女性,36岁。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自测血压/90mmHg,未予重视,未监测血压。5年前因“呼吸道感染、乏力”医院就诊,发现血钾降低(数值不祥),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逐渐出现口干,饮水量2-2.5L/日,排尿2-3L/日。3年前到哈医院就医,测血压/90mmHg,血钾2.3mmol/l,24小时尿钾62.37mmol,空腹状态下测血皮质醇.60nmol/l,醛固酮.39pg/ml,肾上腺CT平扫:“1、左肾上腺囊肿,2、双肾髓质区钙化,右肾囊肿”,诊断为“醛固酮增多症”,给予静脉补钾治疗,低血钾不易纠正。病程中间断服用“珍菊降压片1片2/日”,血压波动在-/80-90mmHg;多于劳累后出现脸麻、手麻、双下肢无力,自行服用“氯化钾缓释片3-4片,1.5g-2g/次,2/日”,症状可缓解,未监测血钾。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一般,体力下降,食欲、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夜尿3次/晚。
既往史无特殊,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家族史。
检查结果
查体
血压:/90mmHg,BMI:24.1㎏/m2,腰臀比:0.91。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下肢肌力4级。
辅助检查
1、血钾1.84mmol/L,复查2.29mmol/L,24小时尿钾68.40mmol;
2、血气分析示:PH值7.、氧分压91.8mmHg、二氧化碳分压37.2mmHg、实际碳酸氢根22.6mmol/L、氧饱和度97.3%;
3、75gOGTT试验:
4、F-ACTH节律:
5、卧立位试验:
6、盐水输注试验:
6、肾上腺CT:左侧肾上腺外侧肢见直径约25mm结节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平均CT值约为-3HU,增强后,均匀中度强化,皮质期及髓质期CT值约为53及25HU。印象:左肾上腺外侧肢多血供结节,考虑腺瘤可能性大。
诊断与治疗
诊断思路
患者为青年女性,以血压升高起病,血压呈轻中度持续性升高,病程中出现乏力、口干、夜尿增多,多次查血钾降低,尿钾升高,支持肾性失钾;血气分析提示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卧立位实验示卧位低肾素活性、高醛固酮,立位后醛固酮轻度下降,立位醛固酮/肾素比值为83.9;盐水输注实验:基础醛固酮水平升高,肾素活性被抑制,盐水输注后血清醛固酮未被抑制到pmol/L以下;F-ACTH水平不高,节律存在,可除外Cushing综合征;肾上腺CT示低密度占位,中度均匀强化;因此,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瘤(左)明确。长期肾性失钾、细胞内钾丢失可损害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分泌减少,作用减弱,引起糖耐量减低,甚至糖尿病。
诊断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瘤(左);
2、糖耐量减低。
治疗
给予螺内酯40mg3/日;氯化钾1g,4/日,口服;转泌尿外科,术前查血钾3.81mmol/L,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占位切除术,术后停螺内酯及口服补钾,监测血压-/80mmHg,血钾4.44mmol/L,二氧化碳20.7mmol/L;病理回报:灰黄色脂肪组织一块,切面见金黄色结节,大小约3x3x2.2cm,肿物切面金黄色,质中,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印象:(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随诊
3个月后随访:血压、血钾均恢复正常。
讨论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类型:
2、原醛筛查对象:
①年龄较轻(≤50岁)、病情较重(收缩压≥和/或舒张压≥mmHg)或疗效较差的高血压者;
②降压药治疗效果很差的高血压;
③高血压伴低血钾,或伴明显肌无力与周期性瘫痪;
④低肾素型高血压伴高醛固酮血症;
⑤高血压伴多尿或碱血症;
⑥肾上腺意外瘤伴高血压。
3、原醛的诊断流程:
本病例由医院内分泌科独家供稿,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