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诊断病例110答案颅内巨大侵袭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走路不稳,一周前出现左腿麻木,言语较前不清,头晕、头痛较前加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胸部X线片、CT平扫、腹部B超及血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颅脑CT增强扫描示中颅窝底占位性病变。颅脑MR增强扫描示左侧斜坡岩锥、颞骨鳞部骨质明显吸收破坏,周围见5.8cm×5.3cm×6.4cm大小肿块,以长T1、短T2信号为主,病灶内见小片状、多发点状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邻近脑膜明显强化,病变上缘至颅内颞叶,下缘经卵圆孔向颅底突入,周围脑组织受压见片状水肿,病灶局部向左侧咽后壁突入。左侧听神经、面神经受压,局部消失,脑桥、左侧大脑脚、海马、对应脑室均明显受压变形,左内耳受侵,鼓室、鼓窦及听小骨均未见明确显示,左侧乳突小房气化不良,其内黏膜增厚,呈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左侧三叉神经显示清晰(图1a~e)。影像学诊断:中颅窝底占位性病变,软骨肉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颞枕部颅骨骨质受侵蚀,部分颅骨已缺失,部分硬膜受侵袭。肿瘤位于硬膜下,呈红色,血供较丰富,质地不均匀,部分较硬,类似骨质改变,部分质地中等。肿瘤基底位于中颅窝底,肿瘤与脑组织间尚存在分界线,沿边界小心分离,可见肿瘤侵及天幕上下,同时侵及岩骨,已累及颈内动脉岩骨段,切除的肿瘤大小约4cm×4cm×4cm。术后病理:可见异型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大深染,轻度异型,呈小巢状排列,间质血管丰富充血。(中颅窝底)免疫组化结果支持神经内分泌肿瘤(G1),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为恶性,不排除转移(图1f)。
图1神经内分泌肿瘤。
a)CT骨窗示左侧中颅窝底类圆形稍高密度团块影,内可见多发点片状钙化影,左侧斜坡岩椎、颞骨鳞部骨质明显浸润性吸收破坏;
b)轴面T1WI示肿块呈不均质等、低信号;
c)T2WI示肿块呈边界不清混杂稍高信号;
d)轴面T1WI增强扫描示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e)冠状面T1WI示邻近蝶窦受侵;
f)镜下示呈小巢状排列的圆形或卵圆形异型细胞,间质血管丰富充血(×,HE)。
讨论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mendoerinetumor,NET)是一组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全身多处器官或组织可发生,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而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极为罕见,所占比例不足0.74%。本例除了在左侧中颅窝底发现肿瘤外,在NET的好发部位、内分泌器官及其他部位均未发现病灶,故该例肿瘤为颅内原发的巨大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位于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泌不同的激素,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本例临床表现除头晕、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外,主要为肿瘤所在区域脑组织受损引起的相关症状,未出现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属于无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本例肿瘤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法从临床角度进行鉴别诊断。颅脑MRI软组织分辨力高,是显示中颅窝底颈静脉孔区域占位性病变的最佳成像方法,本例MRI表现为颈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实质性肿块,邻近骨质明显吸收破坏,左侧听神经、面神经受压,局部消失。李旭等曾报道的1例发生于小脑的神经内分泌癌,呈囊实性肿块表现,而本例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可见该肿瘤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例肿瘤术前曾误诊为软骨肉瘤。依据本例肿瘤MRI表现,主要需与发生于中颅窝底的神经鞘瘤、脑膜瘤及软骨肉瘤相鉴别。神经鞘瘤增强扫描一般呈不均匀强化,无血管流空影,常伴有该区神经结构的病变。脑膜瘤发生于此区域较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等特征性影像表现。起源于中线旁的软骨肉瘤常引起中颅窝岩骨、翼突、蝶鞍、颞骨、斜坡等处的骨质破坏,但常表现为广泛的环形或沙粒样钙化。该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jalapeno,NSE)、嗜铬素(chromogramin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是共同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副神经节瘤中的物质,可作为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本例患者免疫组化CgA、SYN及NSE均为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计数每个高倍视野的核分裂像数和/或Ki67阳性指数来确定肿瘤组织的增殖活性,结合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确定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本例为低级别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颅内NET极为罕见,单纯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困难,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
参考文献(略)
专家点评
周剑首都医科医院放射科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NET)是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年WHO将NET分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和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虽然NET具有相似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但是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别。NET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其次为支气管-肺区域,而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NET非常罕见。本例NET发生在中颅窝底,为无功能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从影像学角度出发,针对颅底肿瘤样病变,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钙化和肿瘤骨是影像分析中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神经鞘瘤很少引起骨质破坏;恶性脑膜瘤常引起局部骨质破坏,无肿瘤骨形成;脊索瘤多位于中线,软组织肿块较大,骨质破坏和肿瘤骨相对较轻;骨源性肿瘤偏于中线,骨质破坏明显,肿瘤骨较多,钙化较少;转移瘤形态多种多样,通常可以查到原发病灶。本例肿瘤位于中颅窝底,具有长T1、短T2信号特点,边界不清,骨质破坏和钙化明显,呈侵袭性生长和不均匀明显强化,与上述肿瘤的影像表现有所不同。此外,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对NET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颅内NET缺乏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影像检查的意义在于肿瘤术前精准定位,理清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本例中作者对肿瘤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给予了详细的描述,体现出作者具有较为深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NET的最终诊断需要依据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嗜铬素和突触素是诊断NET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也是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肿瘤复发的特异性指标。
我们应该承认没有哪种影像检查方法具有%的特异性,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达到最终的准确诊断,尤其对于复杂和罕见肿瘤的诊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局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