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CTMRI图像,诊断这例右腿肿块
2020-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80岁。
主诉:右大腿肿块两年,明显增大一个月。
现病史:查体:右大腿前侧约20cm×15cm大小的肿块,大腿前侧皮肤有大量红色斑疹,肿块质软,无压痛,轻度移动。右侧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无。
超声:无。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A
该病变为血供丰富的肿瘤,有多支动脉供血,分别来自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的分支。肿块呈膨胀性生长,推移股浅动脉,使之向内侧显著移位,但没有伴随明显的动脉狭窄。与左侧的正常血管相比较,病变侧静脉显影提前,说明存在动静脉瘘。肿块异常血管网表明血管增多。
问题二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应排除哪种病变?(单选)
A良性病变
B高度恶性病变
C低度恶性病变
D交界性病变
答案解读:A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近一个月肿块明显增大。CT和MRI均显示病变范围较大,密度和信号不均匀,病灶内部有多发液化坏死灶,可见到多个明显的液平面。病灶血供丰富,并有明显的血管破坏,伴随动静脉瘘。综合以上,良性病变最先排除。
问题三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诊断为下述哪一项?(单选)
A血管瘤
B纤维肉瘤
C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D转移瘤
E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F横纹肌肉瘤
答案解读:C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CT平扫可见病变主体位于右侧大腿前部软组织内,病灶大,其内密度不均匀,肿块内部有多个囊性灶,有多个液平面,而实性部分在CT上显著强化。不伴有邻近骨质侵犯。病变在T1WI以等信号为主,并可见多个片状短T1出血灶。在T2WI信号混杂,实性部分呈稍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呈显著高信号,出血灶呈稍长T2信号。DWI上病灶实性部分呈显著高信号(b=)。MRI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各囊性灶的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TWISTMRA上病变的供血动脉清晰可见,有多个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及异常血管网的出现,提示病变生长的活跃性和高度的侵袭性。综合以上,可以诊断病变是一个软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性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下肢,临床上多表现为局限性疼痛或压痛,查体见暗青色软组织肿块,触之柔软如海绵状,压之可褪色和缩小。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无症状,有时有间歇性疼痛、肿胀,在外伤后可迅速增大,侵犯周围组织造成畸形或并发溃疡、感染和出血。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结节状、索条状或分叶状肿块,其内可见圆形钙化的静脉石。MRI多表现为与长轴走行一致的梭形病灶,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极高信号,即“灯泡征”。另外,血管瘤内由于有纤维组织间隔、瘤内血栓及静脉石的存在,T2WI也可出现点状或线性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肿瘤,极少出现邻近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水肿及远处转移征象。
2、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是来自成纤维细胞的恶性肿瘤。纤维肉瘤按年龄和预后分为成人型与婴儿型。成人型纤维肉瘤大多发生于青壮年,恶性程度较高,且容易发生转移。当病灶以组织细胞成分为主时,T2WI多为高信号;当以纤维细胞成分为主时,T2WI多呈等信号或者低信号。纤维肉瘤一般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者稍高信号。肿瘤一般呈分叶状,其囊变坏死、出血很常见。由于纤维肉瘤含有胶原纤维,所以“线样”低信号分隔(胶原纤维)很常见。增强扫描纤维肉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低信号“线样分隔”不强化。增强后可出现明显的“筋膜尾征”(病理证实为病灶沿筋膜扩张所致)。
3、转移瘤
一般有原发肿瘤病史。肌肉内转移瘤CT平扫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大小差异大。病灶一般侵犯邻近结构,如肌间隙、邻近肌肉和骨骼等。少数病变表现为弥漫性肌肉肿胀,密度均匀,与炎症相似。少数病灶内可见成簇的颗粒状钙化,甚至广泛。
4、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病高峰年龄在15~35岁,多见于年轻女性,常发生于下肢的深部软组织。呈边界清楚的球形或者类球形,一般在T1WI表现为与邻近肌肉相等或者稍高的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因病灶内可出现多发坏死囊变区,并可伴发出血。增强扫描中。病灶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外的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相对特异征象。该肿瘤极富血供,在MRA或CTA上,可见丰富的肿瘤供血动脉,肿瘤周边回流静脉紊乱。
5、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生长较快,侵袭性及破坏性强,易早期发现。CT显示密度不均匀肿块,边界较清,可侵犯周围的骨质、血管及神经。MRI检查时,T1WI表现为和软组织等信号或接近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如有坏死表现为更高信号区,如有出血,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坏死组织不强化。横纹肌肉瘤发病于所在肌肉的肌腹,沿肌纤维向两端浸润性生长,肿块呈梭形,长轴与肌束一致,上下端与肌肉分界不清。肿瘤与肌肉交界有充血强化。肌群外面包裹深筋膜,限制了肿块横向生长,肿块外缘一般是光滑清楚的。横纹肌肉瘤的坏死灶与其它肿瘤的坏死灶也有区别,一般是肿瘤中央一个大坏死灶,周围分布多个较小的卫星状坏死灶。
综合上述分析后,考虑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可能性最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待排除。
手术及病理
术中见右侧股直肌内实质性包块包裹,活动性可,包膜完整。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李小明吴刚
专家点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软组织肉瘤的20%~30%,发病年龄以50~70岁男性多见。MFH是一种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的肉瘤,一般由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同组成。富含有血管的胶原纤维是瘤体间质的主要组成部分。MFH好发部位为四肢,尤其是下肢,其他部位相对少见。20世纪90年代初,WHO将MFH分为炎症型、巨细胞型、黏液型和多形性型。其中炎症型发病部位倾向于腹膜后;巨细胞型坏死和出血较多见;黏液型相对于多形性型生长较缓慢;多形性型是MFH的常见类型,病变多见于四肢。
MFH则多为无包膜的不规则病灶。形态巨大、囊变、坏死、出血、含有胶原纤维的低信号、瘤周水肿及不均匀强化等特点在MFH上均可出现。CT平扫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边界较清晰,肿块常较大,临近肌肉呈受压推移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静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范围扩大,内部可见斑片状强化区,病灶轮廓更加清晰。MRI能较好地显示MFH的病变部位、范围、轮廓、肿瘤的组织成分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典型MRI表现为瘤体在T1WI序列表现为低、等信号,与周围相邻肌肉信号相近;T2WI序列多表现为中、高混杂信号,因瘤体有不同程度坏死、变性导致其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肿瘤瘤体的边缘实性部分强化,而坏死、变性区不强化。
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但应鉴别于以梭形细胞构成的纤维或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以高度异形细胞构成的横纹肌及脂肪肉瘤;含丰富黏液的黏液脂肪肉瘤;巨细胞型恶纤组应与骨外骨肉瘤鉴别。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李小明吴刚
医看
参考文献:
[1]PeiperPM,ZurakowskiD.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oftheextremitiesandtrunk:aninstitutionalreview.[J].Surgery,,(1):59-66.[2]NakayamY,MinagawaN,TorigoeT,etal.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originatingfromthemesorectum:acasereport.[J].WorldJSurgOncol,(9):15.[3]XenophonP,JohnT,EliasP,etal.MRIfindingsofsubcutaneous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adjacenttothelateralaspectoftheknee.[J].EurJRadioIExtra,,48(1):48-52.[4]CastellazziG,VanelD,LeCasneA,etal.CantheMRIsignalofaggressivefibromatosisbeusedtopredictitsbehavior.[J].EurJRadiol,,69(2):-.[5]KawashimaH,OgoseA,GuW,etal.Eatablishment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myxofibro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