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
2020-9-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右耳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小看医侃-06-26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5岁。
主诉:发现外耳道肿物半年。
现病史:患儿发现外耳道肿物半年,无突然增大。无耳痛、溢液,自诉无听力下降。
既往史:无中耳炎病史。
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查体:右外耳道浅红色肿物,质软、无触痛,表面光滑,无出血。鼓膜不可见,乳突区无压痛。ABR:右耳反应阈60dB。
超声:无。
CT/MRI扫描:CT平扫:
CT检查设备为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螺旋CT机,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外耳道下缘至岩骨上方,基线为听眦线。扫描参数:电压kV,电流mA,层厚0.mm,层间距0.mm,螺距0.:1,窗宽,窗位,骨算法重建。如图1。
MR平扫及增强:
MR检查设备为美国GEHDx1.5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部脊柱联合线圈。检查前20min口服6.5%水合氯醛0.8ml/kg镇静。检查前于患儿外耳道内轻轻塞入耳棉塞,并准备好固定头颅的塑性海绵。常规MR平扫包括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FLAIR(TR/TE=/22ms,TR/TE=/9ms,TI=ms,矩阵=×,激励次数NEX=1),轴位Propeller序列T2WI(TR/TE=/ms,矩阵=×,激励次数NEX=1.5)。层厚4mm,间隔1mm,FOV24cm×24cm。
增强扫描:经前臂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0.4mmol/kg后扫描冠状位T1FLAIR。MR平扫如图2、3,MR增强如图4。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1:在提供的CT平扫以及MR平扫和增强图像的基础上,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
ACT平扫示右颞骨溶骨性骨破坏,广泛累及外耳道、乳突、鼓室、岩锥、颈内动脉管、颈静脉球
BMR平扫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呈较均匀等信号,膜迷路形态、信号基本正常
C病变填充右外耳道、鼓室、乳突,上界紧邻右颞叶下方,下方沿颈动脉向下浸润
DMR增强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该病例在冠状位MR增强T1WI显示右侧颞骨病变呈显著强化,局部强化欠均匀。同时,紧邻颞叶脑膜可见病理性强化。因此答案为D。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B
颞骨高分辨CT是本病首选检查方法,平扫表现为颞骨溶骨性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肿块表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后显著强化,病灶边界欠清晰。而MR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则能很好的显示脑膜浸润、颞骨外软组织浸润等情况。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以及CT、MR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胆脂瘤
B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C横纹肌肉瘤
D鼓室球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高倍HE染色:小、间变性、圆形和纺锤形细胞,核深染,嗜酸性粒细胞质。免疫组化:Desmin(+),MyoD1散在(+)。
病理活检诊断:右耳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右侧颞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伴有软组织肿块,且病变边界不清。MR平扫显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MR显示病变显著强化。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例在CT平扫显示右侧颞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伴有软组织肿块,病变边界不清。CT呈现的骨质破坏特点不鲜明,但是综合MR平扫及增强显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且病变呈明显强化,并同时可见病变邻近右侧颞叶脑膜的病理性强化,表明病变具有一定侵袭性。
(2)定位诊断:
本病例定位诊断困难不大,但是重点应该放在明确病变累及的范围。CT平扫可见病变广泛累及外耳道、乳突、鼓室、岩锥、颈内动脉管、颈静脉球,MR可见病变填充右外耳道、鼓室、乳突,上界紧邻右颞叶下方,下方沿颈动脉向下浸润,并同时累及右侧颞叶脑膜,致其出现病理性强化。
(3)定性诊断:
本病例为5岁,男性,以发现右侧外耳道肿物半年就诊,肿物无突然增大。无耳痛、溢液,自诉无听力下降。查体:右外耳道浅红色肿物,质软、无触痛,表面光滑,无出血。鼓膜不可见。患儿既往无中耳炎病史,且无发热史等感染性疾病的证据。综合起来基本可以排除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等疾病。CT平扫表现为颞骨溶骨性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病灶边界欠清晰。MRI检查时,肿块于T1WI表现为与软组织呈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有明显强化。MR检查显示右侧颞叶脑膜的病理性强化及沿颈动脉向下生长的肿块。疾病诊断应该考虑到横纹肌肉瘤的可能。但颞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与儿童期多种颞骨破坏性疾病相鉴别,确诊仍需病理诊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本病例特点是5岁,男性,无中耳炎病史。病变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周围结构广泛受累。CT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可明确病变累及的结构、范围及其血供情况。
2鉴别诊断(1)单纯型中耳乳突炎:通常鼓室及鼓窦内无软组织密度肿块,多表现为粘膜肿胀。病变分布较广泛,有时可见液平。病变周围无骨质破坏,听骨链未见破坏,可有听小骨移位。
(2)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且呈团块状,分布较局限,位于上鼓室、鼓窦及后鼓室,边缘可见环状低密度影,为空气间隙,相邻骨壁多呈致密硬化改变。最常见听骨链不同程度骨质破坏或移位,严重情况下听骨链消失。
(3)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以朗格罕细胞异常增殖和堆积为特征。颞骨LCH常直接累及中耳乳突,出现耳漏、耳痛、耳鸣、眩晕、耳出血、鼓膜穿孔、耳颞部肿胀、听力损失、外耳道肉芽新生物等临床表现,亦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症状,伴有垂体受累时,可有多尿、多饮等症状。
CT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无硬化缘。累及颅骨时,常表现为“地图颅”,综合全身其他骨骼、肺部、垂体等的异常可明确诊断。
病医院陈静、刘俊刚
专家点评
儿童颞骨的病变首选HRCT,主要评价颞骨骨质的变化,不同病变骨质的改变有很大的差别,该病例主要表现为右侧颞骨广泛的骨质破坏,病变不仅累及了颞骨乳突部,而且岩尖,颈静脉球均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呈虫噬样,该骨质破坏的表现需要考虑颞骨的恶性病变。对于颞骨的一些病变,如胆脂瘤,恶性病变,冠状HRCT也很重要,主要评价鼓室盖是否完整,鼓室盖是否完整可以直接了结有无颅内受累,这点对于手术以及预后至关重要。MRI主要用于评价软组织侵犯的范围,对于颞骨的恶性病变,MRI主要决定手术的范围。该病变累及右外耳道、鼓室、乳突,上界紧邻右颞叶下方,下方沿颈动脉向下浸润,并同时累及右侧颞叶脑膜。进一步支持了病变的恶性行为。对于儿童期的恶性颞骨肿瘤,横纹肌肉瘤需要首先考虑。其他的外耳道的恶性肿瘤,如鳞癌,囊腺癌等在儿童少见。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SbeityS,AbellaA,ArcandP,etal.Temporalbonerhabdomyo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