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超声诊断
2018-6-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皮脂囊肿
概述:1.皮质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统称
2.皮质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
3.表皮样囊肿是由于皮肤手外伤后,表皮植入真皮
声像图表现:1.病变位于皮肤层,边界清晰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单发
2.内部回声可为无回声,低回声,也可为均质的实质性高回声
3.无回声病变可见其后壁回声增强,伴有侧方声影
4.彩色多普勒,无血流信号
皮肤纤维瘤
概述:1.源于真皮结缔组织局限性良性结节
2.单发或多发,淡红,直径数毫米
3.成人多发,男性居多,多发生于四肢,小腿或上臂常见。
声像图表现:1.皮内的实质性均质回声团块,多为圆形
2.回升水平中至高回声,边界清晰,光滑
3.加压后形成无明显改变,后壁回声可增强。
钙化上皮瘤
概述:1.亦称毛母质瘤,病变在真皮深层或皮下,属皮肤裸层良性肿瘤。
2.小儿多见,多发生在面部、颈部、上肢及臀背部。
3.单发、坚硬如石的结节,呈圆形,直径0.5~3cm。
4.可与表面皮肤紧密粘连,基底可推动,内含石灰样沙粒。
声像图表现:1.圆形均质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斑点状强回声。
2.与周围真皮分界清楚,后部回声无改变。
3.CDFI:可见斑点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较低。
黑色素瘤
概述:1.来源于表皮及真皮交界处的黑色素细胞。
2.侵袭性强,预后差,预后与肿瘤厚度有关。
3.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4.分型:表浅蔓延行,雀斑型,结节型,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声像图表现:1.低回声区,两侧边缘不光滑,而基底部边界清。
2.CDFI: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高
3.腹股沟、腋窝等处可见恶性淋巴结
血肿
概述:1.血肿多见于外伤或钝物打击造成的皮下组织损伤
2.临床上表现为伤部肿胀,疼痛,皮肤青紫,有压痛
声像图表现:1.病变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与周围分界清晰,较大的血肿可呈多腔
2.病变回声随极化、液化出现相应回声
3.加压可有变形
4.内部及周围血供情况随病变时间不同,极化后周边及分隔内有血流信号
软组织脓肿
概述:1.软组织炎症导致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完整的脓肿壁
2.可发生在皮下、肌肉内、肌肉间隙、腱鞘和滑囊
3.浅部脓肿可有明显红、肿、热、痛典型炎症症状
4.全身发热,乏力不适。
声像图表现:1.声像图表现取决于感染的典型和脓肿形成的阶段,局限性无回声区或混合型回声。
2.通常呈椭圆形或球形,右后而不规则的壁,单腔或多腔
3.CDFI:血流信号增强。
膝半月板囊肿
概述1.膝关节及其周围疼痛,触及肿物为主要症状
2.肿块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3.伸膝时明显,屈膝时变小或消失
声像图表现:1.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或低回声肿物,其内可见碎屑回声
2.单房或多房,并可见高回声壁
3.伸膝明显增大,屈膝时肿物变小或进入关节内,并可动态观察到随关节伸屈时囊肿的变化过程
4.探头加压可见囊肿内缘在关节内并与半月板相连
腘窝囊肿
概述:1.临床最常见的滑液囊肿
2.腘窝内侧出现硬韧包块,大小不等
3.囊肿有完整囊壁
4.合并感染侧出现红肿、热痛及全身炎症反应和膝关节功能受限。
声像图表现:1.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壁光滑,无搏动,后方回声增强
2.滑囊壁增厚,或有绒毛状增生呈结节状隆起
3.与关节相通者,多呈茄形,一端窄长与关节腔相连
腱鞘囊肿
概述:1.发生于腕、手和足部关节的肌腱附近,少数在肌内
2.肿块多呈圆形突出于皮下,大小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cm。弹性硬
3.多为单房,囊壁为致密纤维组织,囊内为无色透明胶状粘液
声像图表现:1.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壁光滑,无搏动,后方回声增强
2.若囊肿破裂,则表现物肌腱周围不规则液性暗区。
皮下脂膜炎
概述:1.脂肪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称为脂膜炎,分结节性脂膜炎、液化性脂膜炎、钙化性脂膜炎
2.病因:外伤、冷热刺激、局部组织缺血、全身性疾病,如SLE、硬皮症、皮肌炎等
3.以反复发作与成批出现的皮下结节为特征,结节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
4.好发于青壮女性,常伴发热、关节痛与肌痛等全身症状
声像图表现:1.结节性脂膜炎:皮下脂肪组织增厚,内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片状高回声内可伴有网格状的低回声带,无明显边界。不形成明显肿块,位置表浅,可有压缩性,CDFI示病变区可见点状血流信号或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
2.液化性脂膜炎:结节状低回声区或圆形,片状的无回声区,病变边界清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钙化性脂膜炎:条形或不规则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
结节性筋膜炎
概述:1.最常见于上肢、躯干和头颈部皮下浅筋膜
2.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多发生在30~40岁
3.单发、迅速增大的皮下肿块,质韧可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局部压痛,肿块界限不清。
声像图表现:1.圆形或类圆形团块,可呈分叶状似有包膜,但不连续
2.回声为中等偏低回声,内夹杂高回声结构或伴片状液性暗区,团块后方回声增强
3.CDFI:部分结节内血流较丰富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炎
概述:1.患侧胫骨结节肿大疼痛,局部压痛,伸膝乏力。上下楼及阻力下伸膝时疼痛加剧
2.多在10-14岁青少年期发作,起病缓慢,骨髓骨化后疼痛自消而愈
3.由于股四头肌反复强力收缩运动(如足球、体操运动员),使该韧带牵拉作用致胫骨结节骨髓应力性损伤所引起。
声像图表现:1.患膝胫骨结节肿大,透声性增加,骺板线增宽,呈低回声,骨髓骨化后,呈不规则高回声,其后伴声影
2.早期周围软组织增厚回声减低,邻近骨质无异常,有时合并骺下深滑囊区积液
3.典型表现:膑.韧带肥厚、胫骨结节碎裂
4急性发作期CDFI检测,局部可见血流信号增加。
肋软骨炎
概述:1.是一种自限性非脓性软骨内炎性疾病
2.原因不明,好发2~4肋软骨,多见于20~30岁女性
3.受累肋软骨疼痛,每于深吸气,咳嗽和挤压胸壁时加重
4.肋软骨梭形肿大,软骨膜增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
声像图表现:1.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肿大,变形向前突出
2.局部回声减低,透声性较健侧增强,但软骨无破坏,周边部回声模糊
3.分辨力高的超声可显示增厚的软骨膜,邻近的肋骨及胸骨位无异常。
横纹肌溶解症
概述:1.由骨骼肌的损伤,横纹肌的溶解,或细胞膜的完整性受损,而使细胞内肌球蛋白和CPK渗出到细胞外所引起的肌肉疾病
2.原因,肌肉运动过度,肌肉挤压伤,抗精神药过量等较常见
3.临床表现,肌肉疼痛,运动时加重,肢体出现局限性肿块或弥漫性肿胀,局部压痛,运动受限
4.约半数可无明显症状,30%左右病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声像图表现:1.病灶较小者,肌肉中可见梭形均匀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周边部回声较强且清楚,周围正常肌肉纹理正常。
2.病灶较大者,可是整个肌腹肿大,肌肉内回声失常,肌束粗大,肌腹及肌束周围渗出,出现细网状低回声
3.典型病变:横纹肌纹理模糊不清,回声增强,呈云雾状或毛玻璃样,于肌间或肌肉与骨表面间出现液性暗区,CDFI,未见血流信号。
肌疝
概述:1.肌肉组织经过筋膜鞘的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的一种疝
2.皮下出现一有弹性的肿块,包块质软半球形,界限清,肌肉收缩时消失、变小
3.在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或外伤后发病。
声像图表现:1.病灶较小者,肌肉中可见梭形均匀低回声,周边部回声较强且清楚,周围正常肌肉纹理正常
2.病灶较大者,可是整个肌腹肿大,肌肉内回声失常,肌束粗大,肌腹及肌束周围渗出,出现细网状低回声
3.典型病变:横纹肌纹理模糊不清,回声增强,呈云雾状或毛玻璃样,于肌间或肌肉与骨表面间出现液性暗区,CDFI,未见血流信号。
4.超声检查能清晰的显示皮下软组织各层结构及筋膜回声情况,并提示疝口大小,血肿情况,筋膜层是否有渗液等
增生性肌炎
概述:1.肌肉内快速出现无痛性硬韧肿块,并在短时间增大
2.多出现在受过伤的躯干、四肢和肩区等
3.境界不清,呈楔状、尖端插入肌束间,底部位于筋膜
4.增生性肌炎有自限性趋势,跟多病例可自行消退,平均消退时间约7.5周
声像图表现:1.病变肌肉增厚呈梭形或椭圆形
2.横切面:低回声网络形似干旱泥土的龟裂纹状
3.CDFI:线状低回声区内可见于正常肌肉内血流相似的、高阻力指数的动脉血流。
血管脂肪瘤
概述:1.可发生与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最常发生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
2.瘤体质地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
3.两种类型:表现型:多见在皮下组织中,好发于四肢近端,躯干的背部和颈部
深部型:可见于肢体深部筋膜下,肌肉内,肌肉间和腹膜
声像图表现:1.肿块呈椭圆形、分叶状,长轴与所在组织的长轴平行
2.肿块内部回声变化大,多呈低回声,内伴条索状回声,边界不清楚,无明显包膜,加压检查时轻度变扁
3.较大的肿块内可有坏死、出血,出现液性暗区及强回声钙化斑
4.CDFI可见血流信号。
血管瘤
概述:1.血管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在软组织则最多见于皮肤,其次为肌肉
2.肿瘤生长缓慢,多无临床症状
3.局限性者可触及质软的包块,界限不清,弥漫性者可见肢体增粗,不易触及肿块,可有压痛
4.最多见的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发生于四肢的多为蔓状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1.实质部分为强回声结构,扩张的血管或血窦为液性暗区,形态,大小不一,两者相间排列,典型者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回声,探头加压时声像图上液性暗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
2.肿瘤内扩张的血管或血窦血流缓慢,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即静脉石,呈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方伴有声影。
3.CDFI海绵状血管瘤:静止状态下不易显示缓慢流动的血流信号或显示点片状形色血流,探头加压,可见瘤体缩小,血流消失,减压后瘤体变大,血流信号显示好转,静脉血流频谱
蔓状血管瘤:不加压即可见管腔内充满红蓝色血流,血流丰富,有时可见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显示,以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为主。
腱鞘巨细胞瘤
概述:1.发生于腱鞘及滑囊的滑膜
2.好发于青壮年,
3.肿瘤多为无痛性小结节,生长缓慢,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较为固定,切除后可复发,但不转移
声像图表现:1.肿块压迫邻近骨组织,声像图显示局部骨皮质呈凹陷或虫蚀样改变
2.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
3CDFI显示大部分腱鞘巨细胞瘤可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较小肿块可无血流显示。
滑膜肉瘤
概述:1.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和肿胀,有时疼痛不明显,待发现肿块时已是晚期
2.肿块质硬,稍可移动,边界不清,可进行性肿大,也可静止不变,近关节的肿块,常有关节活动障碍
3.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大多数是膝关节,其次是足和腕部。
声像图表现:1.肿块呈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内部为低回声,清楚且光滑,后部回声不减
2.早期邻近的骨、关节无异常,晚期可见骨皮质侵蚀破坏
3.CDFI肿瘤内及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神经鞘瘤
概述:1.起源于周围神经髓鞘,有包膜,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多数可活动,大者可呈囊性并可穿刺抽出红褐色液体,但不凝固。
2.病程发展缓慢,早期可无症状,待包块长大后,局部有酸胀感或疼痛
3.常发于神经根及神经孔处,可触及沿神经干行走的肿块,压之可引起神经疼痛及麻木。
声像图表现:1.神经行程上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瘤体起、止处可探及明显鼠尾状的神经组织
2.肿瘤内部呈均匀性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后方回声增强
3.CDFI肿瘤内或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淋巴管瘤
概述:1.淋巴管的畸形或发育障碍,按增生的淋巴瘤口径大小分为: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
2.毛细管型淋巴管瘤多见于皮肤及粘膜
海绵状淋巴管瘤常见于上肢、腋部、肩胛部
囊性淋巴管瘤多见于颈部
3.临床上淋巴管瘤常为无痛性组织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质软或有囊性感,无压痛
声像图表现:1.淋巴管瘤多发生与上肢软组织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2.肿瘤多呈多房性无回声液性暗区,边界清楚
3.实质性强回声结构内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低回声区或液性暗区,与血管瘤鉴别淋巴管瘤囊腔较大,且大小不一,无血流信号。血管瘤的囊腔相对较小,各个囊腔差别相对较小,有血流信号。
4.肿瘤并发出血、感染时,囊壁较厚或显示不清,暗区内见散在光点或块状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或漂浮。
.
传递超声的学习与心声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