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肿医院全力打造l
2020-8-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病源于腿短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8191.html
未来,医院将以“以肿瘤诊断治疗为动力、特色专科疑难病症和合理用药制药为两翼”,全力打造“一机两翼”研究型病房。医院管理中心、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广播(FM.3、AM)联合推出“科技创新服务改善——院长对话·医院院长”系列节目,邀请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建立,跟您一起聊一聊医院的新发展。
改善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徐建立院长介绍,目前医院门诊就诊已实现分时段预约精确到30分钟,在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上可实现预约前一次(三个月内)就诊专家,同时医生在医生工作站上可实现为复诊患者预约下次就诊,出院患者可在医生工作站实现大型检查预约。口腔科检查复诊预约率为99.56%,产科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为98.97%。医院“一站式”服务能力,医院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提高专家资源服务效率,减少患者排队挂号次数。年新增多学科联合门诊3个,目前共有MDT12个,1-9月服务患者人次。针对很多患者反映下午专家出诊少的问题,医院经过逐步调整,现已将上下午出诊专家比例调整至1.08:1,增加下午出诊单元。同时年新增知名专家团队1个,目前共有专家团队6个,年新增31个专病门诊,专病门诊数量达到96个。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开发的“世纪云手机APP”新增智能导医功能,可向患者推送下一步就诊步骤信息,并可为患者提供地图导引,指导患者前往相应地点。同时可向住院患者开放在院期间检查化验结果查询服务,患者可自行查询结果。此外,医院还打造了一站式孕产妇、新生儿诊疗中心,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孕产妇、新生儿患者诊疗时间,让80%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患者在中心内一站式完成全部诊疗项目。
加强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建设
年9月,医院医院建立儿科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医院世纪坛诊疗中心”,开设“贾立群儿童超声工作室”。增设儿科床位至33张,新增医疗设备45件,办公设备投入4.2万,配置远程会诊设备等。
通过医联体建设,医院儿科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新增儿童哮喘、儿童淋巴瘤,儿童血液非恶性疾病3个专病门诊,扩大了收治病种3个(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血友病),进一步加强医院儿童实体瘤、儿童白血病等学科特色。
儿科门诊诊次、收治患儿例数均同比增加。贾立群儿童超声工作室平均每次诊查患儿约45人次,受惠人群为周边10医院就诊患儿。
为进一步推进层级诊疗,医院向医院开通了医联体服务账号,包括门诊预约、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通过远程会诊及医院专家医联体单位绿色通道,完成跨院双向转诊10余人次。
医院还积极推进药物共享,调剂医院制剂3种(水合氯醛胶浆、清解合剂、肺炎合剂),均获得北京市药监局批件。医院获批成为“非肿瘤性儿童血液病医院”及“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成员单位”。
研究型病房建设
发挥肿瘤特色优势、扎根临床实践、对标国际科技前沿,医院将研究型病房定位为“一机两翼”研究型病房,即“以肿瘤诊断治疗为动力、特色专科疑难病症和合理用药制药为两翼”,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条件优良、管理先进、示范新型的现代临床研究体系。
从至年,医院总计承接GCP(即“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研究项目项,其中创新药30项,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作为组长单位牵头项目59项,国内多中心试验项,单中心试验37项。北京企业试验62项,其中北京G20企业试验22项。
在现有I期临床试验研究专用病房72张床位的基础上,医院计划再设置50张左右临床科室研究型病房,可承接Ⅰ-IV期临床试验以及科研立项的临床研究。
医院将:
(1)GCP管理信息化建设。
(2)建立中心试验药房:对全院所有用于临床试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包括承接企业和研究者发起的各种类型试验的药品管理、接收时间地点、发放、使用情况、退回、销毁的一切详细记录,全程可溯源。
(3)建设腹膜癌外科、肿瘤内科(含脑胶质瘤科)、肿瘤外科三个病区(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变态反应科、淋巴外科、CAR-T病房等临床研究型病房。
(4)引进GCP信息化管理软件,包含受试者招募管理、试验过程质控管理、试验药品管理、伦理审批流程管理、试验项目管理等功能的软件。
研究型病房举例
以腹膜癌为代表的晚期肿瘤综合治疗研究型病房
该病区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腹膜表面肿瘤综合治疗专科平台,在国内最早按照国际标准开展规范化CRS+HIPEC(一种有可能治愈腹膜癌的综合治疗手段)治疗腹膜癌,累计行CRS+HIPEC治疗余人次,受益患者遍布全国。
开展了多项临床前研究及规范的I、II、III期临床研究,发表论文余篇,获取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了完整的腹膜癌诊疗技术体系,所建立的腹膜癌诊疗技术体系获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IDEA奖。
主持制订了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专家共识》,使我国腹膜癌整合治疗有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
建立了国内专业化腹膜癌诊治技术培训基地,“肿瘤深部热疗技术培训基地”(北京市卫计委评定的同类中唯一“培训基地”),先后出版了《腹膜表面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围手术化疗》、《腹膜癌临床诊疗手册》、《腹膜癌论文集》等专业培训教材,培训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CAR-T病房建设
为满足临床需求、开拓基因与细胞治疗的新领域,CAR-T病房设有5张研究型床位,拥有余平方米的动物实验中心及余平方米的研究和开发实验室(包括:基因诊断中心、基因转移中心、流式分析中心、基因测序中心、样品库等),并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专门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生产厂房。
并从国外引进并开拓新型CAR-T、TCR-T及其它基因与细胞治疗技术,重点发展在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CAR-T、TCR-T)和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研发与临床转化方面的应用。
医院还成立临床基因与细胞工程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TCR-T及其它基因与细胞治疗技术,重点攻克多发性耐药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多发性耐药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脑细胞淋巴瘤、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滑膜肉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及其它实体肿瘤,并开展地中海贫血及其它国内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示范中心。
肿瘤营养代谢治疗病房
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肿瘤营养治疗科,领衔制订了我国第一部《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肿瘤营养学》、制订了肿瘤患者营养评估、肿瘤患者营养配方等多个国家肿瘤营养相关标准。
创办了《JournalofNutritionalOncology》、国家卫健委《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及国家卫健委《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核心期刊),任主编。
首创肿瘤营养疗法及肿瘤代谢调节治疗,对肿瘤患者常规实施营养三级诊断、营养治疗及综合疗效评价,成功挽救了一大批进展期肿瘤患者。
未来发展:
建设三个医管中心协同中心:儿科协同中心、消化协同中心、肿瘤协同中心、变态反应协同中心。
往期对话院长,请戳↓链接回顾:
医院认证胸痛、卒中中心发展综合学科缓解传染病患者就医难
互联网助力医院发力远程医疗
打破医院构建肝病完整学科链
综合我爱问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