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战血友病关节肿胀骨髓水肿

2021-7-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例一

患者:男,12岁,左膝关节肿胀半年。

患者12年前因膝关节磕碰后出血,确诊为血友病A;半年前磕碰后再次出血,关节肿胀;半年来膝关节肿胀逐渐加重。

X线

矢状位脂肪抑制PD序列

矢状位T1WI序列

矢状位T2*GRE序列

冠状位脂肪抑制PD序列

轴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

X线:左膝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较光整,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下可见多个囊状密度减低区,边缘可见薄层骨质硬化。

MRI表现:左膝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组织不规则增厚,呈绒毛、结节状,T1WI及T2WI呈低信号,GRET2*WI序列上呈明显低信号改变,关节腔内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液体影聚集,以髌上囊为著;髌骨向外侧移位,髌股及股胫关节面毛糙,关节软骨变薄,局部软骨缺如,关节面下骨质可见类似囊状骨质破坏,囊内为增生滑膜组织及滑液,囊壁为低信号骨质硬化,囊周围可见斑片状骨髓水肿影。

病例二

患者:男,11岁,间断右脚踝疼痛2月。

10年前因反复鼻衄等出血症状,在本院确诊为「血管性血友病」。间断输注冷沉淀及凝血因子VIII等改善出血症状,随年龄出血情况渐改善,频率减低、程度减轻,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脚踝疼痛至今。

X线

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

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

轴位T2WI序列

轴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

轴位T1WI序列

X线:右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毛糙,局部骨质凹陷,关节面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距骨形态略变扁。

MRI表现:左踝关节轻度肿胀,关节滑膜不规则增厚,T1WI及T2WI呈低信号,GRET2*WI序列上呈明显低信号改变,关节腔内可见少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液体影聚集;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毛糙不整,软骨及局部软骨下骨质破坏缺如,关节面及边缘可见低信号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关节面下骨髓水肿,距骨形态略扁平。

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carthritis)是指血友病患者关节内反复出血导致的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膝、肘、踝、肩等滑膜关节,好发于8~10岁人群。

病因:

血友病是因缺乏某种凝血因子而致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按缺乏凝血因子的不同可分为A,即因子VIII缺乏;B,即因子IX缺乏;C,即因子XI缺乏。可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即出血,常见关节内出血和软组织出血,以膝关节出血最多见。

血管性血友病是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突变,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而导致的一种以皮肤黏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最常见)为主,深部组织和关节出血少见,此类患者一般出血时间延长而血块退缩正常,不同于血友病。

病理:

反复关节出血刺激滑膜增生肥厚,形成血管翳,破坏关节软骨。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终结产物含铁血黄素,沉积于滑膜和软骨,并被其下的巨噬细胞吞噬,引起周围组织破坏和周围滑膜炎性反应,最后由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所谓铁小体。软骨下骨进一步破坏,形成继发性骨性关节炎。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罕见。出血也可发生在骨膜下或骨内。成人主要发生在骨盆及股骨的近端,儿童则易发生在肘、膝关节远侧的长骨。关节面下骨质出血形成新鲜血肿,随时间延长,有纤维组织形成,而形成混合性血肿,即所谓血友病性假瘤。

依关节出血次数、时间及程度不同,将关节内出血分为三期:一期、关节出血期;二期、关节炎期;三期、关节修复期。

临床表现:

①关节出血,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反复出血则出现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少数可出现关节强直;

②自发性肌肉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

③表浅部位出血,局部皮肤呈紫黑色,部分可触及包块,鼻衄、牙龈出血等;

④深部血肿,有相应部位疼痛、功能障碍及邻近组织或器官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及CT:不同时期X线及CT表现不同,

一期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腔内及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但关节软骨、各关节构成骨骨质结构、形态和密度尚无明显破坏征象。

二期反复出血病人,关节滑膜增生、关节囊肥厚,密度增高,局部可见钙化影,关节软骨受侵蚀吸收,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下骨质小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区,伴周围高密度骨质硬化,正常骨纹消失,骨端骨质疏松。关节面凹凸不平,局部可见缺损。长期反复的出血刺激使骨骺增大,边缘不规则。

三期关节腔内积血逐渐吸收,骨端边缘可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关节腔内游离体,软组织钙化。关节变形、强直,周围肌肉废用性萎缩。

MRI:急性期表现为与关节积液信号相同,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红细胞破裂释放正铁血红蛋白后,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并可出现液-液平面;血红蛋白最终分解形成含铁血黄素,在所有序列上均呈与骨皮质相似的明显低信号改变,在GRT2*WI序列更明显。反复或混合出血的病例可表现为关节腔内混杂信号影。

慢性血友病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滑膜不规则增厚,在关节腔内液体信号衬托下增生滑膜可呈T1WI和T2WI低信号绒毛状或结节状,代表纤维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增强扫描示增厚的富血管滑膜组织明显强化,关节腔内滑液不强化呈低信号改变。

病变进展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骨质侵蚀囊变或缺损,破坏区周围见低信号骨质硬化影,内为增生的滑膜血管翳,呈T2WI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严重病例表现为关节变形,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关节边缘可见低信号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关节腔内游离体,关节周围软组织内见低信号钙化影。

鉴别诊断

外伤后关节内出血——各年龄节段均可发生,有明确外伤史,且关节腔出血时多伴有关节内骨折,关节滑膜一般为轻度增厚,慢性期血肿吸收后几乎不会留有软骨及关节面下骨质破坏的征象。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好发于中青年,30-40岁为发病高峰,80%发生在膝关节,以单关节受累多见;而血友病性关节炎好发于儿童,有出血、凝血时间异常,常为全身多关节病变、关节破坏更广泛、关节面不规则并狭窄。

滑膜骨软骨瘤病——一般滑膜增厚不明显,通常无邻近骨质破坏,缺乏含铁血黄素T2WI低信号特点,关节内多发游离体。

退行性骨关节病——好发于老年人,关节腔内无出血信号,关节软骨变性消失,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尤以承重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明显。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成年女性,好发于手足小关节,无关节出血倾向。

作者:刘艳玲

编辑:胡青牛

责任编辑:晓倩

题图:站酷海洛

插图来源: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penglong_medical

hotmail.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zbx/1009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