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影像膀胱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2020-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膀胱平滑肌瘤
膀胱平滑肌瘤(bladderleiomyoma)是最常见的膀胱良性肿瘤,为膀胱非上皮细胞性肿瘤的一种
一般特征
●一般发病机制
〇以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为多发
〇可分为黏膜下型、浆膜下型、壁间型3种
■黏膜下型占63%
■浆膜下型占30%
■壁间型占7%
●流行病学
〇虽为膀胱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仍相对少见,约占全部膀胱肿瘤的0.4%
大体病理及手术所见
●膀胱平滑肌瘤的瘤体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向腔内、外生长
●对周围器官仅表现为压迫改变
●肿瘤表面黏膜光滑
表现
●常表现为排尿梗阻、排尿刺激症状,偶可出现血尿、下腹痛及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〇黏膜下型
■多位于膀胱颈部
■临床症状出现较早,以膀胱刺激症状及排尿梗阻为主要表现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甚至因膀胱出口梗阻导致输尿管反流,引起梗阻性肾衰竭
〇浆膜下型
■位于膀胱顶部肿瘤,肿块较大,向盆腔凸出
■一般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以下腹痛及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
■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不易确定肿瘤来源器官
〇壁间型
■常出现肉眼血尿
疾病人群分布
●年龄
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0~50岁较常见
●性别
〇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病程及预后
●手术即可根治肿瘤,愈后良好
治疗
●手术是治疗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
●膀胱部分切除术、肿瘤剜除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是常用的术式
〇肿瘤剜除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广基肿瘤
〇如果肿块较大,向膀胱外凸出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必要时也可以一并切除,
以根治肿瘤
〇TURBt—般适合于较小或有蒂的肿瘤
〇对较小无症状的平滑肌瘤明确诊断后,也可暂不手术,严密随访
X线表现
●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弧形、半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
超声表现
●超声能够从多个切面来确定肿块在黏膜下的位置、生长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腔内超声诊断膀胱平滑肌瘤更为准确
●超声常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肿物,有光滑连续的包膜回声(图1)
●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血流不丰富或有少许血流
CT表现
●平扫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膀胱充盈时肿块多突向腔内
●肿块多数边界均清晰、完整,密度均匀,体积较大时中央可见坏死
●膀胱壁无浸润表现,膀胱壁走行柔和、自然,且壁周脂肪间隙清晰
●增强扫描时可呈轻、中等强化或无强化(图2)
MR表现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
●肿瘤信号与肌肉信号一致,即T1WI和T2WI均呈较低信号,具有特征性
●当膀胱平滑肌瘤的瘤体较大时,可因坏死、囊变而导致信号不均匀,但主体信号仍为肌肉信号
●增强扫描表现与CT一致
推荐影像学检查
●CT对于显示膀胱肿瘤的生长位置及良恶性鉴别有较大的作用,但明确诊断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CT对手术前估计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外侵情况有一定的作用
●超声能够从多个切面来确定肿块在黏膜下的位置、生长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优于CT,腔内超声诊断膀胱平滑肌瘤更为准确
●膀胱平滑肌瘤最为特征性的表现是MRI检查中T1WI和T2WI均呈较低信号
肿瘤
●膀胱癌
〇呈带蒂或广基向腔内突入的肿块或膀胱壁呈弥漫性局限性增厚
〇壁周脂肪间隙受侵犯而变模糊
〇膀胱癌T1WI上的信号往往比肌肉的信号强度高,侵及膀胱壁时T2W1上显示正常膀
胱壁的低信号带断续,代之以原发肿瘤的高信号
●膀胱嗜铬细胞瘤
〇嗜铬细胞瘤在T2W1上呈中高信号,与膀胱平滑肌瘤的低信号不同
〇嗜铬细胞瘤有血压升高等一系列较为特殊的临床症状
●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幼儿
●平滑肌肉瘤形态不规则
诊断与鉴别诊断精要●肿瘤边界较其他肿瘤清晰,密度较其他肿瘤均匀
●强化程度不如其他肿瘤,CT和MRI增强扫描时呈轻、中等强化或无强化,超声检查显示血流不丰富或有少许血流
●其最为特征性的表现是MRI检查中T1WI和T2WI图像均呈较低信号
图1膀胱平滑肌瘤
A-B.二维灰阶超声示:膀胱尿道口处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回声均匀图2膀胱平滑肌瘤
A.为CT增强轴位示:膀胱右后壁椭圆形肿物,凸向膀胱腔,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强化B.为CT增强矢状位示:膀胱尿道口处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中度程度强化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