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讲课骨巨细胞瘤病例分享
2018-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例1女性,39岁,右侧大腿内侧包块待诊。
超声表现
超声报告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ur,GCT)
GCT为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呈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组织来源尚不清楚,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20~50岁高发,女性高于男性。骨巨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骨骺,随病灶的扩大逐渐侵及干骺端。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最多。
GCT病理分级
瘤组织血供丰富,质软而脆,似肉芽组织,有纤维机化区及出血区,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分为三度:
一度:为良性,巨细胞很多,少有细胞分裂。
二度:介于恶性或良性之间,间质细胞较多,巨细胞较一度为少。
三度:为恶性,发生少,间质细胞多,细胞核大,形态如肉瘤,细胞分裂多,巨细胞少而小,核数目也少,一、二度可转化为三度。
GCT临床表现
?①病变范围较大者,疼痛为酸痛或钝痛,偶有剧痛及夜间痛。
②部分患者有局部肿胀,可能与骨性膨胀有关。
?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明显。
④常有压痛及皮温增高,皮温增高是判断术后复发的依据之一。
⑤活跃期肿瘤血运丰富,血管造影显示弥漫的血管网进入瘤内,类似恶性肿物的影像。
⑥毗邻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
GCT超声表现[1]
①骨皮质内弱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团块。
②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有液化,常无钙化,周边常见强回声骨皮质完全包绕或部分包绕。
③骨皮质多受累,出现变薄或破坏,突破骨皮质者可引起病变周围软组织受累,部分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生长。
④血流分级多为I-II级。
鉴别诊断[1]
良恶性骨肿瘤超声鉴别图例[2]
图1 骨样骨瘤 骨表面不光滑,周边软组织回声增强,正常纹理消失
图2 骨性突起表面可见窄带样低回声,为软骨帽回声
图3骨巨细胞瘤 病变部位骨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
图4 骨肉瘤 骨膜反应明显
图5 骨肉瘤 骨皮质破坏明显伴有较多斑点状强回声瘤骨形成
图6 恶性骨肿瘤 CDFI显示血流丰富,在病变旁软组织肿物内见多条彩色血流
网络来源:放射状针骨
网络来源:X线呈日光放射状
网络来源:骨质破坏
参考文献
[1]向茜,唐远姣,冷钱英,邱逦.骨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临床分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2):-.
[2]田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