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颞骨骨巨细胞瘤一例

2017-3-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临床病史

男性患者,63岁,左侧颞部“血肿”术后9月,发现左侧颞部渐进性包块6月。既往史:年患者车祸,行开颅额颞叶脑挫裂伤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年3月,患者摔倒后出现左侧颞部渐进性肿块,行左侧颞部陈旧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查体:左侧颞部直切口手术瘢痕,并触及包块,轻度压痛。

二、影像检查

图1头颅CT平扫检查

A.CT平扫轴位软组织窗;B.CT平扫轴位骨窗;头CT平扫显示前颅底左侧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骨窗显示左侧蝶骨及颞骨膨胀性骨质破坏。

图2头MR平扫、增强检查

A.T1WI平扫轴位;B.T2WI平扫轴位;C.T1WI增强轴位;头MR平扫显示前颅底左侧大片等长T1信号,中心以等长T2信号为主,周围可见厚的短T2信号边缘。增强扫描可见中心区域不均匀明显强化。

三、诊断:

手术切除病理显示为骨巨细胞瘤。

四、讨论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GCT)起源于骨髓内的非骨源性间质细胞,占原发骨肿瘤的5%。好发年龄30~40岁,发生在骨骺愈合后。女性的发病率多于男性。患者通常有一定程度的疼痛,肿胀,以及原发部位骨折。尽管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是具有局部侵袭性,甚至发生转移。常见于远端股骨、近端胫骨的干骺端的骨骺区,有时也发生于桡骨远端,但是很少出现在颅骨。约2%的骨巨细胞瘤发生在头颈部,最常累及的部位是上颌骨及下颌骨,很少累及蝶骨及颞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是边界清楚的囊性占位,边缘没有或者很少有硬化。肿瘤可以穿透骨皮质,浸润软组织以及关节间隙。

影像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皮样囊肿,软骨肉瘤,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色素绒毛膜滑膜炎。单独CT和MRI很难将骨巨细胞瘤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主要通过他们确定病变范围,帮助制定治疗策略。其中与骨巨细胞瘤最为相近的是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cellreparativegranuloma,GCRG)。GCR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非肿瘤性骨样病变,通常发生在上颌骨及下颌骨,偶尔发生在手和足的小骨。颞骨的GCRG非常罕见。由于GCRG细胞生长迅速并且具有侵袭性,GCRG通常引起周围骨皮质的破坏。GCRG病因尚不明确,一个观点认为GCRG是骨组织创伤出血或者感染后进行修复的结果。但是有些患者并没有明确的创伤出血或者感染的病史。术前对GCRG做出诊断是非常困难的,有一些研究表明,GCRGMR图像上特点包括具有比较厚的T1WI及T2WI低信号边缘,以及不同的中心信号。

注:本病例已经得到相关单位的授权,仅供学习交流,请勿他用!

作者简介:陈钰,女,医学博士,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头颈部影像。现任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及头颈专业委员会头颈/青年学组委员。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







































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zbx/1003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