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资料一

202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美好生活网 http://www.olandoweb.org/chaoliu/xinchao/1431.html

导语:是不是有些小伙伴在准备医师考试呢,小编收罗了一些辅导资料,小伙伴们可以边玩手机,边复习一下呢~~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但找到原发感染灶,或在病史中询问出原发感染灶者却不多见。

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与感染性休克。

早期只有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痉挛,因疼痛抗拒作主动与被动运动。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数天后局部出现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说明该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可以发生病理性骨折。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为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髋、膝关节。

病因: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浅表的关节如膝、肘和踝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腔内积液在膝部最为明显,浮髌试验可为阳性。

治疗

1.早期足量全身性使用抗生素。

2.关节腔内注射抗素每天作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液后,注入抗生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三大临表:发热、出血和急性肾损害。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鼠)。

二、休克、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1、原发性低血压休克:病程的3~7天出现,是由于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引起(丢血浆)。

2、出血:发热早期出血主要由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休克后出血与DIC有关。

三、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损伤)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部皮肤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诊断时不一定症状都全才能确诊。

异性淋巴细胞——流行性出血热

三红三痛——肾病综合病出血热

四、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出血热的特异表现。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五、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休克的补充血容量(首先的治疗方法),纠正酸中毒。

日本血吸虫病

一、病原学

虫卵引起的主要病变部位:大肠壁(结肠)和肝脏。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于夏秋季节,患者接触疫水后有一个皮炎表现。(一般是捕鱼、游泳、打捞作业)

症状有发热(发热特点:间隙热)、腹痛腹泻、荨麻疹、嗜酸细胞增多、肝脾肿大。

2.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血吸虫侵入门脉系统)最常见还有腹水型、侏儒型。

三、实验室检查

1.通过粪便找血吸虫虫卵。

2.循环抗原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四、诊断

疫水接触史+发热+腹痛腹泻+荨麻疹+肝脾肿大=血吸虫病

五、治疗

首选的药物是吡喹酮;伤寒治疗也是喹诺酮。

生殖道病毒感染

一、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疱疹病毒分为I型、Ⅱ型(生殖器型),传播途径也是性传播。

二、治疗

无彻底治愈方法,治疗原则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原发型生殖道疱疹对胎儿危害大,妊娠早期应终止妊娠。

分娩时原则上应对软产道有疱疹病变产妇行剖宫产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特异性的细胞:猫头鹰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与生殖器疱疹一样:妊娠早期已经确诊,应立刻终止妊娠;

引起布鲁菌病的病因

布鲁菌为一不活动、微小的多形球状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形成。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布鲁菌仅产生内霉素,对实验动物具一定毒性。

布鲁菌自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后,中性多核粒细胞首先出现,被吞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杀。存活的布鲁菌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病菌进入血循环后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后后中网病菌又可多次进入血循环而导致复发。发热呈波状型(故本病又称波状热)。

布鲁菌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细胞内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样,其发病机理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布病的发生发展乃甚为复发,一则与菌血症、毒血症、变态反应有关,二则该菌侵犯多个器官,三则抗菌药物与抗体不易进入细胞,所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

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

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

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

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H是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

同一种甲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造成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就是一种H1N1病毒。年以后,H1N1在人群与猪群中分别进化。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肺结核治疗的临床类型

根据临床实践,肺结核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原发性肺结核。这是结核最初感染的后果。

(2)血型播散造成的粟粒性肺结核。

(3)浸润性肺结核。这是继发性的最为常见的肺结核。

(4)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属于浸润性肺结核的不良发展型。

这四种类型的排列顺序,也表达了肺结核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贾第虫病的诊断

诊断时应注意一下内容:

(1)临床有长期腹泻、腹痛用一般治疗难于根治者,应考虑本病。

(2)在光镜下新鲜稀薄便中找到滋养体,而在成形便中须用碘液染色才能找到包囊。检验粪便宜隔日进行,连续3次以上为妥。

(3)多次粪便检查找不到此虫,而临床上又不能排除鞭毛虫病时,应引流十二指肠,对引流液“乙”、“丙”二部胆汁寻找滋养体,得到阳性结果时即可确诊。

(4)诊断较困难时,可应用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检查新鲜粪便内抗原,阳性率很高,可在适当治疗后转为阴性。也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作十二指肠、空肠活检,在粘膜中寻见滋养体,并见炎症细胞浸润时,可以帮助诊断。

对隐孢子虫所致腹泻,应予鉴别(参阅下文“隐孢子虫病”)。

新疆出血热的预防

防蜱、灭蜱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莱姆停有一定的驱蜱作用,神州冠、雷达气雾剂和卫害净均有明显的灭蜱效果。隔离病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本病病死率高,一般在25%左右。重型病人有严重出血现象或休克者预后差。

驱虫时应注意事项

(1)不论用何种驱虫剂驱虫,在排便时应在坐盆内先放入水温与体温相同的生理盐水,以免虫体收缩不能完整排出。

(2)应仔细检查24小时全部粪便,以寻找头节。未找到头节不一定表示失败,因虫头节不一定于治疗当天排出,或驱虫药可使头节变形而难以辨认。如未找到头节应继续随访。2~3个月后粪便中不再发现节片或虫卵则可视为治愈。

白蛉热早期症状

1、本病的潜伏期

一般为潜伏期3~6天。

2、体征

(1)人被叮咬后,有些人可能甚至毫无反应,有人感微痒或剧痒。

(2)若白蛉体内含有LD小体在叮咬人的皮肤时可引起黑热病、皮肤黑热病的发生。

(3)一般会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小结节或糜烂、水疱等损害,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的斑片。

3、症状

(1)本病起病较急,24h内即达高峰,2~4天后下降,少数有双峰热。

(2)头痛、肌痛、畏光及眼痛,有时会有腹泻、便秘。

狂犬病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过去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在疾病早期,儿童及咬伤不明确者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12~30×/L不等,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

2.免疫学试验

(1)荧光抗体检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元纤维的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可供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之用。如病人能存活1周以上则中和试验可见效价上升,曾经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体须超过1:方可诊断为本病。

(3)病毒分离:病人唾液、脑脊液或死后脑组织混悬液可接种动物,分离病毒,经中和试验鉴定可以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4)内基小体检查:从死者脑组织印压涂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镜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约70~80%.

小儿血清病的症状体征

典型的血清病发生在注射异体抗原后的7~12天,也有迟至3周者,如既往有过同样异体抗原的接触,则症状以快速方式出现,可在注射后1~3天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和关节酸痛,体温上升(38~40℃)常为最先出现的症状,但有时也可先见皮疹或二者同时出现,皮疹大多为荨麻疹,偶见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环形疹、紫癜,亦可几种类型的皮疹夹杂在一起,皮疹经常先出现于注射血清部位,短时间内蔓延全身,受压部位皮疹往往较密较深,如系腰带处,病情较重者,眼睑、面颊,甚至手脚都显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为常见症状,关节酸痛不多见,局部红肿者罕少,但大小关节都可波及。如踝、膝、腰、腕、指趾。本病一般为自限过程,病人多在7~10天恢复,大多数患儿一般状况好,一切症状与体征都能逐步自行性消退。

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反应的是胎儿的肺成熟度。

2.羊水肌酐值:反应的是胎儿的肾成熟度。

3.羊水胆红素类物质:反应的胎儿肝成熟度。

4.羊水淀粉酶值:反应的胎儿唾液腺成熟度医学教育网。

5.羊水含脂肪细胞出现率:反应的胎儿皮肤成熟度。

6.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5px,提示胎儿成熟。

膝关节疼痛鉴别诊断

1.各种关节炎所致膝痛、关节内损伤与病变

(1)半月板损伤:多有外伤史,关节间隙可有压痛点,休息后疼痛消失,Me,Murray征阳性,可有关节交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交叉韧带损伤:多有外伤史,关节不稳,试验呈阳性。

(3)软骨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后可发生骨折或软骨。

(4)关节游离体:关节出现交锁现象,休息后疼痛消失,X线可确诊或关节镜检查亦可确诊。

(5)膑骨软骨软化症:青壮年易发生膝前疼痛,人坐后站立疼痛上、下楼梯疼痛,压股试验阳性。

(6)盂唇损伤:肩肿骨的关节盂周边有类似半月板的纤维软骨盂唇,外展后损伤或撕裂也可引起肩关节疼痛。通过关节镜诊断并于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7)脂肪垫炎:多见肥胖女性,站立、行走均可疼痛,脂肪垫处压痛点。

2.滑膜病变

(1)滑膜骨软骨瘤病:本病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漆关节。这是一种滑膜组织转化为软骨组织,形成多发性软骨瘤,分离脱落,游离关节内,骨化后形成骨软骨性结节。

(2)色素绒毛性结节性滑膜炎:本病关节穿刺有助于诊断,可抽出暗褐色血浆样液体,但最后常靠滑膜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

(3)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本病一般侵及膝关节,与绒毛型不同,很少出现绒毛突起或深浓的色素沉着,故命名为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膝关节疼痛,运动受限,关节可出现交锁,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移动性节。

3.关节部位肿瘤:关节部位的肿瘤可以表现关节疼痛而且股骨远端、胚骨近端是骨肿瘤高发部位。常见有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部液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滑膜肉瘤,骨肉瘤等。X线及CT可以协助诊断。

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

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三个,即血管壁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血管壁功能异常:正常在血管破损时,局部小血管即发生反射性收缩,使血流变慢,以利于初期止血。继之,在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收缩素等血清素作用下,使毛细血管较持久收缩,发挥止血作用。当毛细血管壁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受损伤时,则不能正常地收缩发挥止血作用,而致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2)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及机械性紫癜等;

(3)严重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代谢障碍,维生素C或维生素B3(烟酸)缺乏、尿毒症、动脉硬化等。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血管损伤处血小板相互黏附、聚集成白色血栓阻塞伤口。血小板膜磷脂在磷酯酶作用下释放花生四烯酸,随后转化为血栓烷(TXA2),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促进局部止血。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

(1)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性抑制等;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继发性: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感染、创伤等。

此类疾病血小板数虽然增多,仍可引起出血现象,是由于活动性凝血活酶生成迟缓或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

(3)血小板功能异常:

①遗传性:血小板板无力症(主要为聚集功能异常)、血小板病(主要为血小板第3因子异常)等;

②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3.凝血功能障碍:凝血过程较复杂,有许多凝血因子参与,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黏膜出血。

(1)遗传性:血友病、低纤维蛋白原症、凝血酶原缺乏症、低凝血酶原症、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2)继发性:严重肝病、尿毒症、维生素K缺乏等;

(3)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异常蛋白血症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抗凝药物治疗过量、原发性纤溶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等。

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瘀点(亦称出血点,直径不超过2mm)、紫癜(直径3-5mm)和瘀斑(直径大于5mm)。血小板减少出血的特点为同时有出血点、紫癜和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尿及黑便等,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轻微,以皮下、鼻出血及月经过多为主,但手术时可出现出血不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血管壁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特点为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如过敏性紫癜表现为四肢或臂部有对称性、高出皮肤(荨麻疹或丘疹样)紫癜,可伴有痒感、关节痛及腹痛,累及肾脏时可有血尿。老年性紫癜常为手、足的伸侧瘀斑;单纯性紫癜为慢性四肢偶发瘀斑,常见于女性病人月经期等。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常表现有内脏、肌肉出血或软组织血肿,亦常有关节腔出血,且常有家族史或肝脏病史。

亲,你造吗?小编每天坐在后台等待着与大家的沟通与交流,小伙伴们是否喜欢掌上医生的内容和题材呢?有任何建议或想说的话,都可以和小编说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留言,小编会倾听您的话语,吸取建议,认真改进,大家都朋友撒~~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掌上医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08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