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西医治疗

2020-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主要由自身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具有出血性风险。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在现有的研究中,ITP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常见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最近的一些研究也发现了许多新的机制可能参与ITP患者的发病,包括非依赖FcγR介导的血小板清除途径,遗传因素miRNA的异常,PD-1受体,金属蛋白酶(ADAM)10,感染因素等。

ITP的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出血死亡率高,相关并发症多,严重影响ITP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同时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对单一现代医学或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ITP优势明显。

一、中医治疗现状

针对ITP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中药辨证论治。中药辨证论治是以祖国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个体化施治,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中医辨证,ITP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种类型,分别予以犀角地黄汤、茜根散或玉女煎、归脾汤、桃红四物汤。

2、中成药治疗。近年来,由于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携带及服用方便的优势,所以在ITP的治疗过程中,其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李军体等报道了1例ITP患者在口服人参归脾丸后停用西药治疗,最终达到临床治愈。杨继翔发现,升血小板胶囊可减少激素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不良反应。

3、其他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鼻腔填塞疗法、口腔含漱疗法等,它们在止血方面疗效确切。

二、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包括常规剂量泼尼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目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是临床治疗ITP有效率最高的单一治疗方案。其中,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1mg/(mg·d),病情稳定后快速递减至最小维持剂量(<15mg/d)。但长时间使用泼尼松可诱发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过程中,如何在停药后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

2、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疗效明确,起效速度快,一般在24h内血小板数值即可升高,但其作用维持时间短,仅1个月左右血小板即回落至治疗前水平。

3、脾切除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自身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场所。关于IT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但其与免疫失调密切相关已得到证实。因此,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脾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案。虽然在临床工作中,脾切除有效率高,但其疗效维持时间却不尽如人意,且脾切除后复发患者的治疗尤为棘手,往往使用多种药物联合仍无法缓解。

4、免疫抑制剂随着ITP与免疫失调相关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ITP的免疫抑制剂为麦考酚酸吗乙酯、环孢素A、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主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损害、高血压及继发性肿瘤等,多数ITP患者通常因不能耐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

5、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近年来,ITP的发病机制被证明与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减少密切相关。而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是目前治疗手段中唯一能直接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该类药物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其中,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包括罗米司亭及艾曲波帕。

三、小结

中医药治疗ITP根据临床辨证,主要以“补益肝肾”“健脾养血”“益气宁血”“活血止血”为法。在临床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复发率和出血风险。

编辑:郝悦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08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