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丨经典病例184右鼻腔胚胎性横纹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17岁

主诉:鼻塞伴涕中带血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1个月来反复出现鼻塞,涕中带血,伴双耳鸣耳堵塞感,无头痛头晕,无其他不适,遂于10月10日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医师予行间接鼻咽镜检查见鼻咽顶见新生物,色暗红,堵塞后鼻孔,颈部未触及肿块,遂予行鼻内镜检查示右侧嗅裂至双侧后鼻孔见肿物,肿物稍充血,表面不光滑。鼻咽因后鼻孔肿物堵塞,未能窥见;予行鼻窦鼻咽部CT扫描+增强,10月13日结果回示:考虑右侧鼻腔、后鼻孔息肉突入鼻咽腔,右侧筛窦占位性病变,考虑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性大,建议活检。门诊医师建议其入院治疗,患者遂于今日入住我科。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鼻塞,时有涕中带血,嗅觉可,伴双耳鸣耳堵塞感不适,无头痛头晕,无耳痛,纳眠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等重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实验室检查:血分析:HGB.0g/L(-),HCT0.(0.35-0.45PLT70.10e9/L(-)。生化示:CK_MBU/L(0-25),CKU/L(25-),LDHU/L(-)。UAumol/L(-)。风湿四项示CRP9.51mg/L(0-8)ESR95mm/h(0-20)。尿组合示:尿隐血4+。

超声:窦性心律过速,可疑右心房肥大。

CT/MRI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上颌窦下缘至额窦上缘,常规扫描层厚为5mm、层间隔5mm,电压kV,管电流mA,矩阵×;然后行CT增强扫描:自肘静脉以3.5ml/s流率,经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80ml,于注射后25s、60s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利用相应的软件技术行冠、矢状位图像重组后处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如图1-4。

查体:无。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该病例在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病灶主体位于右侧鼻腔,右侧筛窦亦有病变,病变突向鼻后孔及鼻咽,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故D为正确答案。如图1-4。

问题2:该病例在CT检查基础上,下列哪项检查和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信息(单选)

A头颅MRI平扫

B鼻咽MRI平扫

C鼻咽MRI平扫+增强

D头颅MRI平扫+增强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该患者在行CT检查后,宜直接进行MR平扫+增强,MR扫描用PhilipsAchieva1.5.4.9,采用头线圈行矢、轴位扫描,SET1WI(TR:最短TE:7.5ms),FSET2WI(TR:最短TE:95ms),层厚5mm,间隔1mm,FOVmm,NEX6,矩阵×。增强行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后行矢、冠、轴位T1WI扫描(如图5~8)。

在MR平扫+增强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起源部位、生长方向、大小及数目,对于病变侵及眼眶、颅内及翼腭窝等鼻外部位蔓延的范围价值更大。另CT检查显示病灶主要起源于鼻部,因此C项为最佳答案,并有助于该病灶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内翻乳头状瘤

B淋巴瘤

C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D血管纤维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鼻内镜检查示右侧嗅裂至双侧后鼻孔见肿物,肿物稍充血,表面不光滑。鼻咽因后鼻孔肿物堵塞,未能窥见。

病理所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小圆形或短梭形,并见奇异型瘤细胞,核浆比高,核深染,核分裂活跃,散在侵润,可见围血管生长,间质粘液变性,(如图1-9~10)。免疫组化标记:CK(-)、Vim(++)、LCA(-)、SMA部分(+)、Myogenin(+)、MyoD1(++)、S-(-)、CD34(-)、D2-40(-)、MC(-)、desmin(+)、Ki-67(+80%)。(如图1-11~12)。

病理诊断:“右鼻腔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排列成器官样及巢状、小梁状,间质富于血管伴透明变性

图11免疫组化Myogenin示肿瘤细胞呈阳性(HE*倍)

图12免疫组化MyoD1示肿瘤细胞阳性(HE*倍)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CT检查可见右侧鼻腔及后鼻孔见软组织肿块,向后突入鼻咽腔,界较清,密度稍不均,平扫CT值约26-48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T值约54-67HU。另右侧筛窦见软组织肿块膨胀性生长突入右侧上颌窦,平扫CT值约40HU,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CT值约64HU,筛房骨质可见轻度增厚,未见明显破坏,右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变薄,鼻中隔左偏。鼻咽MR平扫+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主体位于右侧鼻腔,向周围侵犯鼻甲,鼻咽顶后壁、右侧咽旁软组织及右侧后组筛窦、上颌窦内侧壁、鼻中隔。病灶T2WI呈较高信号,T2W/STIR呈高信号,T1WI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提示应该采取“一元论”诊断思维进行分析更为合理,且恶性可能较大。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本病例影像检查;MR平扫+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易于显示病变的起源部位、生长方向、大小及数目,二是有助于判定病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CT检查对于骨质硬化及破坏具有优越性,基本征象为边界较清、密度不均匀、不均匀明显强化、向周围组织侵犯的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CT检查难以确认鼻腔与鼻窦内软组织病灶是否“一元”,MR显示病灶主体位于右侧鼻腔,向周围侵及鼻窦等。对于鼻腔病灶来说,可能来源于粘膜上皮、肌肉组织、淋巴结等。

(3)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17岁年轻女性,以“鼻塞伴涕中带血1月余”就诊,实验室检查多项指标异常。单从年龄及鼻腔常见病变,易考虑为鼻息肉、内翻乳头状瘤等。但病灶位于右侧鼻腔并向周围组织侵犯,可能会考虑淋巴瘤、鼻腔癌等。因此,本病例术前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与概率是很小的。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女性患者,鼻塞伴涕中带血1月余,多项实验室指标异常。MR上,病灶位于右侧鼻腔并向周围组织广泛侵袭,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且病变边界显示清晰。尽管患者年轻,但本病例术前还是要考虑为恶性病变的可能。如开阔诊断思维,并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年龄、发病部位、强化方式、邻近骨质破坏等,也应想到鼻腔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可能性。但本病较罕见,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该病例做出正确诊断的难度是很大的。

2鉴别诊断

(1)内翻乳头状瘤:本病例与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但内翻乳头状瘤多发生于40~70岁,好发于鼻腔外壁近中鼻道处,对邻近骨质破坏程度较轻,MRIT2WI或增强TlWI上呈较规整的栅栏状表现是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靠征象。(如图:13~16)

(2)淋巴瘤:本病好发于成年男性,发病率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灶多位于鼻腔前部,向前易浸润鼻前庭、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骨质破坏较轻或无。(如图17~20)

(3)血管纤维瘤:本病发生与雄激素有关,是男性青少年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具有侵袭性生长及易出血的特点,T2W像病变为稍高信号,边界清晰,其内可见特征性的多发点状低信号灶。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均匀性明显强化,与临近软组织界线分明。(如图:19~22)

病例供稿广州中医院影像科李丹丹刘连生

专家点评

该病的定位诊断明确,病变位于右侧鼻腔、筛窦,突向右侧后鼻孔及鼻咽腔。界较清,密度稍不均,平扫CT值约26-48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T值约54-67HU。筛房骨质可见轻度增厚,未见明显破坏,右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变薄。鼻咽MR平扫+增强显示病变T2WI呈较高信号,T2W/STIR呈高信号,T1WI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鼻腔良性恶性病变评价的线索,首先观察CT上骨质改变,骨质受压还是破坏,该例病变骨质改变轻微,未见明显的骨质破坏。其次评价病变的特征,该病变信号不均匀,内部可见坏死。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女性患者,鼻塞伴涕中带血1月余,多项实验室指标异常。尽管患者年轻,但本病例术前还是要考虑为恶性病变的可能。但本病较罕见,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该病例做出正确诊断的难度是很大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约占横纹肌肉瘤的2/3,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年龄分布呈两个高峰,即出生后及少年后期,平均年龄5岁。好发头部、颈部、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后。病程短,主要症状为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皮肤表面红肿,皮温高。肿瘤大小不等,质硬,就诊时多数肿块固定。肿瘤生长较快,可有皮肤破溃、出血。肿瘤压迫神经时可出现疼痛。对胚胎型横纹肌肉瘤,除切除外还应联合化疗及放疗以缓解症状;大多数病人预后不好。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廖荣信、张亚林、瞿中威,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表现及临床价值研究中国医药指南,12(6):8-9

[2]黎昕、代海洋、蓝博文、钟华,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6,(4):-

[3]陈小丽、刘建滨、毛志群、张青松,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影像学分析实用临床医学,13,(5):73-75.

[4]王玲、刘学文、李卉,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9,(5):-

快扫码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05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