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常见先天性肿瘤的鉴别2皮样囊肿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皮样囊肿(dermoidcyst)

皮样囊肿(dermoidcyst)与表皮样囊肿一样,与原始神经管闭合期间组织成分移行异常有关,较表皮样囊肿更加少见,占颅内肿瘤的1%。为先天性皮样新生物,由于胚胎期发育异常,外胚叶部分断裂被埋于皮下或结膜组织下而成。

临床特征

1.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20岁以下);

3.颅内皮样囊肿可发生于中线及中线旁,多位于小脑蚓部及鞍区。头痛、呕吐、癫痫为常见临床表现;

4.椎管内皮样囊肿以胸腰段、圆锥及马尾部多见,以腰部疼痛、下肢无力和小便功能障碍为常见症状。

病理特征

1.皮样囊肿是在妊娠3~5周时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于神经管内,出生后则形成胚胎类肿瘤。

2.组织学上,典型者囊肿外包一层结缔组织囊膜,表皮组织面向囊腔,二者之间含有发育不全的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汗腺、皮脂腺、血管等,有时混有软骨、肌肉、神经。囊腔内有皮脂腺样物质、角化物质、胆固醇、毛发、坏死细胞等,可有钙化。临床上和表皮样囊肿不易区别。但在病理组织上二者截然不同,表皮样囊肿的囊壁没有皮肤附件,其囊腔内仅有角化物质及脂肪物质,不含毛发。

影像表现

CT:皮样囊肿多表现为卵圆形、圆形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由于含有大量脂肪,CT值更低,在-20~80Hu,有时可有钙化呈混杂密度影,可合并皮毛窦。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

MRI:由于皮样囊肿内含有液态的脂类物质,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有时也可因囊内含有毛发团等其他成分,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多为略高信号。

皮样囊肿可以破裂,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有短T1、等T2脂肪信号,脂肪抑制像脂肪高信号消失。如肿瘤破裂进入脑室内可形成“脂肪-脑脊液”平面。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

详询-Danny潘









































贵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01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