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知道的肿瘤免疫治疗

2016-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这几天,滑膜肉瘤患者魏则西去世的消息,将肿瘤免疫治疗顶上了风口浪尖。在一些疯传的自媒体文章中,免疫疗法被指为“虚假疗法”的角色,甚至被认为是“国外淘汰下来的技术”。近些年,国际上也不断出现有关癌症的新疗法,有些甚至已尝试用于人体,并成功治愈了一些患者,而关于新疗法导致死亡的事件也并不少见。

(一)他死在了谁手里?

来源:钱洪纲大夫

滑膜肉瘤是怎样一种病

滑膜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在小于0岁的人群中,滑膜肉瘤占软组织肿瘤的9%。根据美国SEER的数据,-年间共登记了名患者,17%是青少年,中位发病年龄是34岁。滑膜肉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和化疗。预期生存时间主要和患者的基因分型、年龄、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等因素有关。如果是早期病变,生存期可以大于10年,而一旦转移,根据欧洲EORTC的数据生存期仅在15个月左右。需要指出的是,魏同学具体的病情公开的内容很少,不足以判断并给出适合的治疗选择,更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冒然预测其生存时间。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青少年恶性肿瘤引发的悲剧并非个案。

DC-CIK是怎样一种治疗

DC-CIK是一种免疫治疗。通过体外大量扩增免疫细胞,回输患者体内对抗肿瘤。其中CIK细胞是警察,DC细胞是猎犬,帮助警察找到坏人。这一技术10余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在肿瘤领域广泛应用,在医学专业文献检索网站上能查到的文章只有篇(pubmed总共可检索文献在万篇以上),可见其效果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PD1及CART等新技术的出现,免疫治疗肿瘤重新火爆起来,“新瓶装旧酒”的一些老技术也迎来了“第二春”。然而由于缺乏大宗的随机对照研究,此类技术对于滑膜肉瘤的治疗效果尚无法评价。

说了这么多术语并不是想显示多专业,其实,以上引用的数据也是我搜索来的,没有一个是我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也用了搜索引擎,只不过是更专业化的。由于人类的信息量已经到了爆炸的阶段,到年将达到1zettabyte(的70次方字节)。我们现在每两天产生的数据量是相当于人类出现到年为止累积的数据总量。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对于自己的未知领域,自学者一定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搜索及检索工具,它们自然成为了人类知识的主要入口。而这无疑也对这些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你是娘还是哥,都要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尽可能地提供真实有效而又全面的数据。其中医学知识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动态更新体系,不是靠几个志愿者和内部员工可以搞定的,目前的几个公共大众搜索引擎及百科都无法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而作为专业中文网站的CNKI、万方等文献检索网站也没用针对大众提供科普或者准专业的学术综述,不接地气缺少群众认知度,给非专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导流网站提供了生存空间。竞价排名被诸多网友定义为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然而这只是外因。

魏同学的遗憾虽然不能一定判定和这些商业运作相关,但是我想他原来的手术医生和主治大夫是一定不会推荐他自己去上网查询的。对于疑难病例,医生会自己去专业网站查找最新的治疗方法,会告诉你这些方法文献中报道的有效率是多少,可能的花费多大,副作用是什么,甚至最有经验的中心在哪儿,谁是专家等等。而患者要做的,则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信任是医患共同对抗病魔的前提,是避免笑话和悲剧的先决条件。缺乏信任和盲目信任也是此次事件的内在因素。

最后,再补充点

1.关于滑膜肉瘤有一项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NCT),我们尚不能确定其效果以及其在滑膜肉瘤治疗中的地位。也许今后随着病例数的增加,更细致的分层分析可以锁定那些可能免疫治疗受益的人群。患者就不用冒着人财两空的风险乱投医了。

.DC-CIK并不代表所有免疫技术,新的免疫治疗方法还缺少令人信服的数据,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缺乏数据就不去尝试,奇迹总是走在数据前面的,胃肠间质瘤的特效药(Gleevec)发现时也没有临床数据,仅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上看到其效果,然而它的应用却成为开启靶向治疗的里程碑。当然我们不鼓励无根据的盲目试验,也不支持任何打着试验旗号的变相销售。

(二)关于‘癌症免疫疗法’的清白

受访专家:罗荣城教授

免疫治疗全球都很火

罗荣城说:“生物治疗与细胞免疫疗法并不是‘虚假疗法’,它受到世界肿瘤学界的绝对认可。”就这个案例来说,患者的滑膜肉瘤晚期病情极为危重,放化疗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无法证明他的去世与所使用的细胞免疫疗法存在因果关系。‘精准医学讲求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用在正确的病人身上。这个案例则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病人,用了缺少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

年《科学》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行榜中,免疫治疗高居榜首。近年来,免疫治疗是国内外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成果。

罗荣城教授介绍说,肿瘤的治疗模式有两种:一是“CellKilling”(细胞杀伤),二是“CellControl”(细胞调节)。传统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属于前者,对病人的身体存在一定的伤害;而后者以提高机体的生物反应能力(包括免疫力)为目的,控制肿瘤发展,对病人的损伤最小、获益最大,免疫治疗就是其中之一。

体外培训免疫细胞“战士”

免疫治疗有很多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让它们去搜寻、杀伤;另一种能让免疫细胞不被麻痹,继续攻击肿瘤细胞。

第一种思路的代表是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简言之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T细胞,经过“训练”让它们认出肿瘤细胞的样子,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CAR-T疗法在很多国家都有临床成功案例,对淋巴瘤、白血病、神经胶质瘤有不错的疗效。此次事件中涉及的CIK/DC-CIK疗法,也属于体外训练免疫细胞“战士”的做法,并被某些文章认为是“欧美早已淘汰”的。

罗荣城对此指出,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对这一生物免疫治疗有淘汰的说法,相反,医院和科研机构正在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DC-CIK免疫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对于一些放化疗无效或者产生耐受、耐药性的患者同样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德国最大的细胞治疗中心法兰克福细胞治疗中心仍在使用CIK、NK等细胞免疫疗法;

日本使用N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肿瘤有40多年历史;

最近韩国使用CIK细胞治疗肝癌取得了很好疗效也见诸报道。

在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也并非是国外淘汰的无效技术,例如,CIK细胞免疫疗法最早是陆道培院士用来治疗白血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这种疗法慢慢从血液肿瘤运用到实体肿瘤,至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研究证实,CIK联合DC可降低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提高总生存期。

第二种思路的代表是PD-1抗体药物,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而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是最早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在此之前,日本也批准了一种PD-1抗体药物Nivolumab。

未来可能成为第一大疗法

罗荣城总结说,免疫治疗目前已有0余种,有的已经进入临床,有的免疫靶向药物已经获批。

“我们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生物标志和临床特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罗荣城表示,不能因为魏则西事件全盘否定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而应该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还要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

截取自生命时报

(三)相关阅读

曹雪涛院士:肿瘤免疫疗法将迎来飞跃

ASCO:肿瘤免疫疗法刷爆了

谢晓冬:ASCO年会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集萃

淋巴瘤的新疗法:CAR-T细胞免疫治疗

王轩、崔传亮:靶向治疗优先还是免疫治疗首选?这是个问题!

黑色素瘤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PD-1/PD-L1通路在恶性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范云: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前景

如有相关补充,请在评论处给我们留言

做客观的媒体,做客观的报道









































在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rczy/999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