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心切,但别误入歧途
2016-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院那会,陪德国专家糖尿病Quester夫妇出去玩,看到个药酒广告打着“补肾壮骨”的名号。跟专家一解释,人家说,若是对有糖尿病肾病的病人来讲,烟酒是大忌,抽烟会加快微血管病变,而酒精则会导致骨质流失,怎么会有补肾壮骨的说法?
在中国,这类错误的或是带有欺骗性质的诱导性广告充斥着整个市场,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这个问题之所以普遍,跟民众基本医学医院的大部分医生沦为开药工具,而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现状是分不开的。病急乱投医,找不到靠谱的就医资源,才会容易被夸大其词的保健品推销人员带偏。
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讲,他们是很容易被煽动的群体,因为很多人缺乏分辨的能力。
因为糖尿病的高发,我经常会听有人跟我说,在哪里有一种饮料,喝几个疗程可以治愈糖尿病。这种无知的言论和认知不知道害的多少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控制,最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癌症的高发和医学上的无能为力也为市场的投机者创造了各种“敛财”的捷径。这种不道德的欺骗做法对求生心切的癌病患者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听信“旁门左道”而导致治疗延误的最出名的例子莫过于于娟和魏则西。
于娟是复旦大学海归女博士,年1月被确证为乳癌晚期,然而她因听信一名“杨神医”并接受其所谓的“饥饿疗法加中医治疗”,每天不吃饭,只吃极少量的葡萄和芋头,放弃正规治疗,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并去世。
而警方事后调查发现,所谓的“杨神医”是学会计的,而所谓的"抗癌神药“只是普通草药,并没有治疗癌症的效果。
魏则西是陕西大学的学生,年被查出得了恶性肿瘤滑膜肉瘤。在通过百度搜索得知“医院”后,受其“生物免疫疗法“高效率、“斯坦福技术”等鼓吹所骗,花费20多万元无济于事,也耽误了其他合理治疗的时机。年4月12日,魏则西去世,终年22岁。
面对高昂的费用以及治疗的不确定性,癌症病人应该如何选择?但是不论如何,把希望寄托在偏方神药上面,却是最不应该的。
肺癌是中国最高发的癌症,乳癌则是中国女性最高发的癌症。除此之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的病发率也逐年上升。事实上,60%到7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当我们在面对各种癌症束手无策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真正反思的并不是高昂的治疗费用,或者是民众们的盲从,或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是什么导致如此高发的慢性疾病和癌症?
被污染的空气、土壤、水质?大量喷洒农药的作物?激素滥用的养殖业?还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想起还在德国的日子,在原始森林中徒步的时候遇到刚做完心脏手术来此做康复的一个病人。她跟我说,她的主刀医生推荐她来这边疗养康复,因为这里是天然的氧吧,高质量的空气对她的心脏康复很有帮助。
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和德国HDZ,他们的营养科负责人告诉我,优质油脂的使用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上面是极其重要的。
很多疾病的发展是个缓慢的过程,无论是糖尿病、心血管病还是癌症,你身体中的“压力”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以疾病的形式爆发出来。
当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只能治标不治本,或者束手无策的时候,你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将这些疾病防患于未然。
你要吃的更健康一些,你要多一些运动,你要避免环境污染物对你的伤害,你要保持心情的愉悦,你还要在你生病的时候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储备一些必要的正确知识,让你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不会走错方向。
人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会面临许多的痛苦和抉择,有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观念,可以让你避免遭受更多的伤痛抑或是能更坦然面对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