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街被ldquo骗死rdquo

2021-3-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被“骗死”的愤怒

图泡泡

生命逝去的悲哀

激发出更大的愤怒

人的聪明和笨

无需用“死”来证明

泡泡

一个忙碌的“五一”小长假,朋友圈已经被“今天在美国巴黎的联合国大厦参观,感觉好小哦!希望明天去法国纽约的卢浮宫能让人满意”加9张45度仰角嘟嘴自拍照的各种旅游炫耀刷屏,再就是吐槽“小长假”应该把“长”去掉,等等。

一个叫魏则西的21岁大学生引爆了媒体,紧接着“百度竞价”、“莆田系”、“生物免疫”等一大波名词窜红网络,骂百度、骂莆田、骂政府,突如其来的全民愤怒着实给原本略显平淡的假期打了鸡血。

这年头,没骂点人,一天都象白过了。

大量信息的轰炸中,想了解热点事件的过程都变得不简单。写下这些文字,不是想指责谁,不是要袒护谁,更不是对逝者不尊重,只希望偶尔读到的人能暂停一下血液的沸腾。我们不光有眼有耳,可以看别人怎么写听别人怎么说,想想自己的舌头后面是脑子,至少二两。

当然,也包括这一篇文字,只是另一个人自己的角度看事件,不偏信,不全疑。

魏则西之死

这个还没有正式开始自己人生的年轻人,走的很痛苦很委曲。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哀,是家庭的不幸,也是中国医学界的刺痛,还是整个社会的伤口。

对逝者尽需庄严,我也无意冒犯。所以,下面的话,不是为了针对这位青春年少却英年早逝的天之骄子,而是尽可能的回归理性来看这件事、看同样处于这样境遇中不幸的人们。

据魏则西自己说,“年4月检查出滑膜肉瘤,目前除了最新研发和正在做临床实验的技术,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他十分清楚自己的病症基本无治愈的可能,得的就是绝症。

一边在医院住院,魏则西和父母一边全国各地的求医问药。“北京,上海,天津,医院都说没有希望,让我父母再要一个孩子吧。”

这些表示没医院应该说的都是实话。面对没有欺骗医院、大夫,他们选择了不相信,至少是不愿相信。所以,才有后面的经历。

通过百度搜索,魏则西发现了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据说一个李姓的主任和他的父母说,治疗很有效,活二十年的概率到百分之七八十。

魏则西的母亲曾告诉媒体,最初得知生物免疫疗法能保命20年,“我们高兴地不得了,回来就四处筹钱。”“像唯一的救命稻草。”

年9月至年7月,魏则西先后在这里进行了4次生物免疫疗法的治疗。

当魏则西知道肿瘤转移后,“第一个念头还是要去做生物疗法,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儿了。”

很显然,最后的事实证明,百度、北京武警二院、李姓大夫夸大了治疗效果。但他们都愿意相信。

事件中,实话是这个病没法治,假话是这个病有法治。魏则西和他的家人听到的实话比假话多的多,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了选择相信一些,不信一些。

按照这种取向,魏则西即使没有在百度上搜到北京武警二院,也会在千度上找到西京文警十院。他们的问题不是听不到真话,而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可能就是“假话”,一直到找到为止。

作为患者和家属,渴望生命延续的心情理应得到尊重。只是当这种渴望强大到干扰理智的程度时,指望他们做出客观正确的选择也是奢望。即使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善意的劝解,也可能很自然的被自动屏蔽。

魏则西在百度搜索到生物免疫疗法的同时,肯定也能看到众多有关此疗法效果的评论。

也许是巧合,正医院开始治疗的同时,年9月4日,知名媒体《南方周末》专门刊发文章《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业务疯狂,国外谨慎,国内盛行》,对该疗法的有效性、合法性提出了诸多质疑。

现在通过百度搜索还能看到这篇文章。作为当事人的魏则西和他的家人没有看到这篇或者类似的文章么?或许,所有所有这样的文章他们都自动屏蔽了吧。

那么,同样是百度搜索到的两个截然相反的内容,骗死了人?

“百度之恶”

一时间,“度娘”成了过街老鼠。

搜索引擎对每个网络人都是不或缺的,无非是“百度”、“谷歌”或者“搜狗”。

媒体对所发布的广告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是一个老话题。明星代言、电视购物还少么?竞价排名也是媒体广告的通行做法,前几年大家熟知的央视“标王”,不也是如出一辙。

百度表示很委屈,在内部信中明言,其医疗机构推广审核机制很健全,不是唯价格论,举出了一长串数字,拒绝了无资质的医疗机构多少多少云云。涉事的北京武警二院也的确证照齐全。

一家媒体如何完全负责的审核所有推广的内容?作为一个业外人,我能想到的,除非他建立庞大的跟踪调查系统,了解每一名患者的治疗情况,否则都无法说负起全责。成本几何?

北京武警二院和莆田系之骗

北京武医院,曾经不乏央视等主流媒体给予过正面报道(所以百度内部信中专门指出央视也宣传过该院)。

科室承包者属于“莆田系”。

莆田系作为一个网络热词非常火爆。莆田系是当前全国最大的民营医疗体总称,在全国设立的医疗机构数不胜数,绝大部分是男科、妇科、产科、医院。

医院的口碑也是“谁用谁知道”,有说起来就摇头骂娘、气愤填膺的,也有赞不绝口、医院不去的,甚至我们身边就不乏医院生的回头客。评价不可一概而论,市场的发展会证明他们的生存能力。

暂且不说技术、口碑或医德,先看这个治疗的案例,从魏则西被诊断出该病的年4月,到年4月不幸离世,存活了24个月。

媒体报道,美国进行免疫疗法测试时得到的结果是运用该法治疗平均存活24个月多,安慰剂治疗(应该是假装也用此疗法,但实际未给药,以避免患者心理因素影响测试结果)的结果是平均存活21个月多。

也许是偶然,魏则西的治疗结果恰恰符合美国测试结果,医院没有给他好好治疗,恐怕说不通。

那二十几万的治疗费用和所谓“李大夫”保证的存活二十年,为这次医疗行为浓浓的抹了黑。

在传统文化道德已然崩塌,新的核心价值观还未完全建立,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环境里,对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医疗体,我们能说什么呢?

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是大势所趋,充分的市场竞争对消费者不见得是件坏事,无非是莆田系垮掉再出个莆山系而已。

政府之失

政府是最可指责的。作为社会调整和监管主体,任何悲剧的发生,都或多或少的可以找到政府的原因。医疗改革的停滞,治疗技术的落后,医疗单位的监管,包括军队单位的管理,媒体广告的规范,莫不是政府责任的缺失。

发展确实是头等大事。但发展谁,如何发展,发展成什么样等等,这些根本问题,是政府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回到这个案例上,最为人诟病的是为什么美国已经淘汰的技术,中国没有禁止。

美国测试数据没有证明癌症免疫疗法有足够的疗效。但是对普遍没有太好治疗手段的癌症,这毕竟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况且因患者个体差异疗效也有较大差别。国家未将其禁止也是让患者多一种选择。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著名医学院癌症研究教授评价道:“美国是否淘汰并不重要,如果淘汰的东西仍然有效,并且如实告诉病人,那医患关系就不至于破裂。我最担心的是,十分的东西硬说是六十分甚至九十分,还狡辩说有效性无法量化,那医患关系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真正的问题不是对这项技术未予禁止,而是对技术的使用缺乏监管。卫生部门明确该疗法只能做为临床试验而不是治疗手段,应该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免费进行。魏则西却为此花费了二十余万元。监管不力的问题暴露无疑。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近日再次强调了以上原则,禁止将其作为收费治疗项目,可谓亡羊补牢。但是如果从另一个方面说,没有了利益驱动,医院愿意花费巨大成本去“临床试验”?那些如魏则西一样不幸的患者们恐怕也少了一个“也许有用”的治疗途径。

  生命最后一段时光,魏则西要依靠一粒相当于20mg吗啡的奥施康定,换来珍贵的“不怎么难受的时间”。

  今年4月8日,去世前5天,网络上可查到的魏则西最后一次编辑发帖:“大概还有两个小时,药效就过了,我想静静的搂着爸爸妈妈,就不写了。”这个帖子的最后,他说,“我现在唯一的请求只有一个,知道我们一家三口出路的朋友联系我爸妈。”

我们哀悼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同时,一直围绕着这个“骗局”争论着。

那么,好吧,如果不再受骗,人们真的都愿意么?

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转发

你的传播,就是原创力量

图泡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rczy/1009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